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探索 一、注重学生的饮食起居。 学生饮食管理方面应坚持两个固定、一个相同。两个固定就是原材料固定供应,饭谱固定。一个相同就是教师和学生吃相同的饭,实行师生同灶。实行师生同灶的好处一是真正体现了师生平等;二是有利于领导、教师随时监控饭菜质量。 宿舍管理要实行领导带班制和教师值日护理制。每个学生宿舍晚间均有值班教师陪住,负责清点学生人数,组织学生入睡,早晨组织学生整理内务等。值班室有一名带班领导值班,值班室备有直拨电话、常用药品、学生家长电话簿、教师通讯录等,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这样就形成了宿舍内有教师护理,宿舍外有保卫人员巡逻,值班室有领导带班的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住宿安全。 二、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寄宿生晚间的活动。 从走读生5点多放学到晚上9点熄灯睡觉,有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总不能让寄宿生老坐在教室里写作业、学习,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展开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把学校变成寄宿生的乐园。 1、收看电视节目。我们利用校园电视网络,组织学生集中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科技博览》、《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开阔学生的眼界。眼界开阔了,心胸必然扩大,学生心里装的不再仅仅是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小山村,而是整个世界。例如,同学们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地震发生后,还没等局里下通知就主动捐款,有很多同学还捐了两次。另外,我们还利用DVD播放机和录音机,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安全教育片和童话故事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展开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体育方面学生能够打篮球、打排球、打乒乓球、跳绳、踢毽、拔河,也能够组织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活动。艺术方面学生能够参加书法、绘画、剪纸、舞蹈、器乐等活动。 3、充分利用英语角、数学园地、交通标示长廊、综合实践基地展开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种植果树、花木、蔬菜和农作物,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4、课外阅读与诵读经典。学校设有图书阅览室,为学???大量阅读提供方便。为了让学生们从小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我们展开了诵读经典的活动。 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寄宿生的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水平,而且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提升了他们的文化品位。 在操作上,我们是根据季节不同安排不同的配档表。夏季室外活动多一点,冬季室内活动多一点。 三、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刚刚来到新学校寄宿感到新奇、兴奋,两三天的兴奋期过后,有些小同学开始表现出离开父母的孤独感和想家的现象,有个别学生甚至装着有病打电话让父母接回家,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适时地实行心理辅导,展开《学会适合学校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主题班会协助学生消除孤寂、想家的情绪。 为了满足学生对亲情的渴求,我们除了要求教师像父母一样耐心细致地关心寄宿生以外,还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学生的生日对寄宿生实行人文关怀。端午节和中秋节过去没有假期,如果学生在校过节日我们就会在端午节为学生提供鸡蛋和粽子,中秋节为学生提供月饼,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缓解学生想家的情绪。每个学期都有很多寄宿生要在校过生日,为此,每个学期班主任要对每个学生的生日实行摸底排序,每周举办一次集体生日晚会。师生共同唱歌、跳舞、做游戏,一块分吃生日蛋糕,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的生日晚会往往会让学生终生难忘。这对培养学生的情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注重学生的德育 当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热点,更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提升德育的时效性呢?我认为除了要研究、探讨德育的方式方法以外,要积极展开诵读经典活动,在经典滋养中提升人格与智慧。教育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礼仪与道德,吸收其精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行诵读。诵读经典的训练,贵在坚持,难以速成。诵读经典,对一个人品格的形成、知识结构的构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会随着阅历的增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深刻,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 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形成,在行为习惯培养与形成的基础上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

文档评论(0)

153****0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