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济南的冬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设想]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开篇,从季节气候入手写起,以冬天的济南收束,最后落笔在济南城上,点明本课介绍的是冬天的济南,有总括全文的作用。文中作者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征来写,全文基调一致,层次井然有序。能够说,“温晴”是文眼,文中山、雪、水、城、人,无不带有温暖晴朗的色彩。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温晴”二字,并从“温晴”转化为“温情”,在反复诵读中体悟文章所传达的情感,体味老舍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体味济南冬天“温晴”之美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亲切、自然的语言 [教学难点] 抓住文眼,感受作者表达的安适惬意的情感及浓浓的济南“情结” [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引法;诵读法;背景结合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冬天万物萧条,没有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清冷,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却是那么的可爱。我们知道,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对济南、对山东一往情深。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的脚步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特殊的美丽,看看作者是怎样发现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 整体感知,引出“文眼” (1)从结构切入: 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意在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看看作者抓住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山、雪、水、城、(人) (2)从关键词切入: 济南的冬天给你什么感觉?用文中的词语加以概括。(温晴、暖和、舒适、宝地等) 明确:①“温晴”是本课的文眼,文中山、雪、水、城、人,无不带有温暖晴朗的色彩。 ②“温晴”即温暖、晴朗、温和、暖和等 山板书: 山 雪水 雪 水 城 城 研读课文,感受“温晴” 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给其“温晴”感觉的句子,并让他们举例说明,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讲解,利用反复朗读,突出板书“暖山、暖水、暖城、暖雪”,让学生体味济南冬天“温晴”的感觉。 最后教师小结:如果说“温晴”是描写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那么其周围的景物,包括山、雪、水、城,在这种“温晴”天气的映照下,给人的感觉便是不冷也不热,暖和舒适,可用一个“暖”字来概括。 [明确] (1)暖城——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着风把它们唤醒” (用“晒、睡、醒”一连串的拟人写法,写出了济南的舒适、温暖,给人以 “温晴”的感觉。教师还可让学生想象会回忆自己在阳光下睡觉的经历) (2)暖山—— ◆“这个圈小山庄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卧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声色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里的“小摇篮”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济南盆地的地形,也给人以“温晴”的感觉。) (3)暖雪—— ◆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种粉色给了人“温晴”的感觉。除粉色外,还有银白、暗黄、白、花衣、微黄,色彩斑斓。所以,济南的雪非但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让我们犹如走进了春天,把这种“温晴” 越发显露出来。) ◆ “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这两个卧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一种安适、舒适、平静的气氛,感觉很温晴。) (4)暖水——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这儿的水是热的” (水不但不结冰,而且是绿色的,给人以温晴的感觉,而我们珠三角一带冬天的水也不结冰,但弄在手里却有刺骨的寒冷。)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找个影儿呢!” (这儿“不忍得”? 用拟人的手法把水写得有人情味,很温晴。) 山板书: 山 暖暖温晴城 暖 暖 温晴 城 雪水(绿)暖不结冰 雪 水(绿) 暖 不结冰 (四)精读选段,细品“温晴” 重点引导学生研读第三段 1.朗读中划分层次 把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商量后分别负责朗读第一层、第二层及第三层,教师适时指导。 明确: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②“看吧……微微露出点粉色” ③ 最后一句 第一层概括的写一句话,第二层细腻地描写,第三层议论抒情。 2.命名中诗意展示 [思考] 对这段文字实行诗意的画面命名 明确:答案不限,能诗意地概括出段意及景物特点即可。可为“小山雪景”或“秀山妙雪” [思考] “雪”是写的内容,而“妙”字是画面的主要特点,整段都是写的小雪之妙既然为“秀山妙雪”,而第一句也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