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望庐山五老峰》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登庐山五老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这首诗描 写了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 同 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全诗写法多变,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 把连峰际天的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动,别具 一格。
【原文】
登庐山五老峰⑴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⑵。
九江秀色可揽结⑶,吾将此地巢云松⑷。
【注释】
⑴登:一作“望”。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北临长江,东濒鄱 阳湖,绵亘二十五公里,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在古代就是著名的游 览胜地,也是理想的隐居之处。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由五座雄奇的峰 岭相连组成的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势险峻,是庐山胜
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
⑵金芙蓉:莲花的美称。《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四十》:
“玉藕金芙蓉,无称我莲子。”
⑶九江:长江自江西九江而分九派,故称。九江在庐山北面。秀 色:优美的景色。南朝宋王僧达《答颜延年》诗: “麦垄多秀色,杨 园流好音。”揽结:采集、收取。明文徵明《赋得庐山送卢师陈》:“秀 色从来堪揽结,壮游还待发文章。”
⑷巢云松:隐居。《方舆胜览》卷十七引《图经》:“李白性喜名 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
【白话译文】
五老峰坐落于庐山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 莲花。
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 我将要在这里巢居,以云松 为家。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未详。根据诗的内容推断,似为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白 和其妻宗氏一起来庐山游览,隐居五老峰下时的作品。詹锳在其《李 白诗文系年》一书中,把这首诗列在诗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 游襄阳、上庐山时所作;也有人认为这首诗作于开元十三年( 725 )。
《登庐山五【赏析】
《登庐山五
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老峰》也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描写庐山的另一个风景点 ;;五
老峰。
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先用朴素 的语言、平缓的语调,介绍了五老峰在庐山所处的位置,点明是在庐 山的东南面。紧接着,诗句如异军突起,托出诗人望中所见之景,实 为飞来之句。嶙峋峭拔的五老峰,气势磅礴,真如削出的金芙蓉,矗 立在青天之上。“金芙蓉”,不但写出了五老峰的秀丽形状和金黄颜色, 也道出了诗人写作此诗的时间是在秋冬之际。 以“金芙蓉”喻五老峰, 而以“青天削出”四字作陪,点出了五老峰的真精神。 “削”字也下
得有力,它化静为动,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五老峰雄奇峭拔的视觉形象。
“削”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功力的赞颂。“青天削出金芙蓉”, 从观望角度而言,当为由下向上仰望所见,这是第一景。
第三句“九江秀色可揽结”,是诗人转换角度,从山上俯视山下 时所见。登临高入云端的五老峰上,九江一带的秀美景色可尽收眼底, 仿佛能够随手采取一样。“揽结”这两个字给静景中加入了有生命的 人,使得景色也亲近了许多。九江在庐山下,这种由上望下所见的九 江秀色,当为第二景。镜头的转换,给人以新颖的感觉,也使得诗调 由高转低,诗人的情绪由涨到落。既然有如此美好的处所,那么,政 治上处处碰壁,饱经磨难,倍受世人冷眼,壮志消沉,又素怀隐居之
志的诗人自然就把它当成理想的栖息之地了。 “吾将此地巢云松”一
句也就随手拈来,天衣无缝。相传李白的书堂就在五老峰下的屏风叠, 李白晚年时,很喜欢这里山势嵯峨,环境优美,于是就在此修建了太 白书堂,隐居读书。以忧患意识作为主体人格固有特征的中国古代知 识分子,在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破灭时,仿佛从希望的峰颠跌入失望 的深渊,往往走向反面,隐身避世,断尘出家。而生逢大唐帝国鼎盛 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远大抱负的李白,早年就接触并信 仰当时很盛行的道教,喜爱栖隐山林,求仙访道,超凡脱俗。他一方 面要做君主的辅弼,一方面要做超凡的神仙,这样就形成了他贯穿一 生的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当他政治上受到挫折时,出世思想便占了上 风。晚年李白在政治上已屡遭打击,虽壮心未泯,但已心力交瘁,因 而,隐居青松白云间,修道养性,终其天年便为晚年李白的主导思想。 这实际上是时代给诗人酿就的悲剧。《登庐山五老峰》正反映了李白 的这种思想倾向。
与李白大刀阔斧、奔腾豪放、激情喷涌的诗风有所不同,这首七 言绝句中虽然不乏矫健飞腾之句, 但全诗是以平淡取胜的。诗中又很 好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真切自然、形象逼真。语言也含 蓄凝炼,具有很大的艺术蕴量。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 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
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