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认识本课生字词,书写“廊”,做到端正,美观。
2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的优美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按照游览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读课题:颐和园]?
二、检查生字预习 理清脉络
1、检查预习
第一组: 栽满 耸立 远眺 琉璃 横槛 建筑 堤岸 画舫 纠正字音
第二组: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姿态不一
“金碧辉煌”
(1)点拨字形 辉,光也。——《说文》煌,火状。——《广韵·唐韵》
(2)图片理解
第三组:万寿山 昆明湖 长廊
指导书写:廊
再读课文,思考:颐和园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 找出体现作者感受到一句话。
交流板书:[板书:美丽、大]
颐和园的景物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让作者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美丽的长廊!
三、学习“长廊”
1、 自由读 第二自然段: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长廊景物特点的?可以做简单批注
2、交流
抓住长廊的长体会壮观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抓住长廊的画多,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花美“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面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抓住关键词语,借助生活实际和图片,感受长廊的美,并指导朗读。
长廊看似平常,但却用它的长、它的画美,花儿美组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让我们将这种美丽融入朗读?:
四、学习“万寿山”部分
我们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啊,各位游客你看见什么?、
1、指名读句子
2对比读句子:
A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B 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生对比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3、句式一变,顺序一变写出了作者的心情,多么有意思!再来读!
4、同样的意思,变换语言顺序,能更好的表达感情,这种方式很特别。你也来试试!
————————————————,那就是————
五、学习“昆明湖”
1、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
?2、谁愿意读(三、四位学生读)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对比句子:哪一个更好?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昆明湖很静,很绿。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用熟悉的事物更能生动地描写出景物特点。试着读一读吧!
4、滑过是怎样?可以换个词语吗?预设:驶过 游过 跑过
哪一个最好?为什么?
5、配乐读书
6、试着背一背
回顾全篇,学习写作顺序
老师引导: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完,真不愧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作者写了这么多的景色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1、快速浏览课文,勾画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2、汇报交流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如果若去掉每一段的这一句,文章会怎样?(条理清晰,移步换景)
3实践练习:
A 试着交流:你打算怎么参观我们的学校?
B 习作修改:加上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C 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
1、再次修改自己的小练笔,运用自己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学校。
2、阅读链接《同步阅读》——《山庄湖色》
十、板书设计
?
美
颐和园??????
大
???????????????????? ???
???
《颐和园》课标分析
四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转折时期,学习动机从外部学习动机为主转为内部学习动机为主。记忆、理解、思维、表达能力等大大提高,是培养主动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此时应注重学生的感性熏陶,尽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多读多写多模仿进行量的积累,最后达到质的飞跃。我班学生对学习认识书写汉字有兴趣,乐于积累优美句段。虽对颐和园等名胜古迹了解很少,但《颐和园》这篇文章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对本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因此,设计本课,一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语文_《画杨桃》教学课件设计(精选2).ppt
- 小学语文_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2).doc
- 小学语文_再见了,亲人教学课件设计(精选2).ppt
- 小学语文_太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4).doc
- 小学语文_太阳》教学课件设计(精选4).ppt
- 小学语文_操场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5).doc
- 小学语文_操场上教学课件设计(精选6).ppt
- 小学语文_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2).doc
- 小学语文_教学课件设计(精选2).ppt
- 小学语文_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小学语文_颐和园教学课件设计(精选3).ppt
- 小学语文_蜜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4).doc
- 小学语文_《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5).doc
- 小学语文_《彩色的梦》教学课件设计(精选4).ppt
- 小学语文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7).doc
- 小学语文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课件设计(精选7).ppt
- 小学语文_乌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乌塔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太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6).doc
- 小学语文_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6).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