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根植于现代性焦虑的问题叙事
摘 要:王华小说对苦难的书写具有跨越民族与地区的广泛性,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特征,这与她切身的现实体验以及深蕴的悲悯情怀密切相关。王华小说以深刻的问题意识与深厚的现实积淀超越了一般的新写实与新历史主义小说,揭示了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现代性焦虑,提示了新世纪中国当代小说发展的一个崭新方向。研究其小说的现代性焦虑及其问题叙事,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其创作心理与艺术追求。
关键词:王华小说 现代性焦虑 问题叙事 悲悯情怀 现实积淀
20世纪90年代末,黔北仡佬族作家王华开始了文学创作的尝试,2020年发表小说(第一篇小说《村小》),此后她创作了十多部中长篇小说,代表性的有《雪豆》(原名《桥溪庄》,2020)、《傩赐》(2020)、《在天上种玉米》(2020)、《家园》(2020)、《花河》(2020)等,迅速成长为贵州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作家。王华是当代作家中能够熟练掌握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作家之一,她将这一手法与贵州的历史文化、现实情境及其地域风情融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1}王华善于讲述故事,小说情节曲折,同时,她也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深厚的现实体验与浓重的悲悯情怀使得其小说富有理性批判与感性抒情的双重色彩。
一、王华小说研究现状
王华小说的研究成果集中在2020年之后,主要是因为她的长篇小说在《当代》的连载和“中国作家网”等的大力推介。王华小说研究代表性论文有刘川鄂、王贵平《苦难的叙述和文学的关切——评王华的中篇小说〈傩赐〉》(《理论与当代》,2020)、梁波《走进一种别样的乡土:论仡佬族女作家王华的小说创作》(《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杨丹丹《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碰撞下的完美契合:论王华的〈在天上种玉米〉》(《文学界(理论版)》,2020)、赵洁《木耳村那面旗的隐喻:评王华的小说〈旗〉》(《当代文坛》,2020)、张羽华《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乡村抒写:读王华长篇小说〈桥溪庄〉》(《名作欣赏》,2020)、文静《从〈桥溪庄〉看王华的生态文学创作》(《凯里学院学报》,2020)、谢廷秋《家园忧思录:生态视域下的仡佬族作家王华解读》(《文艺争鸣》,2020)、张羽华《新世纪王华小说的底层叙述》(《文艺理论与批》,2020)、马沙《王华印象》(《理论与当代》,2020)、赵帅红《乡村小说中苦难主题的呈现:以仡佬族女作家王华和肖勤的创作为例》(《铜仁学院学报》,2020)、向贵云《传统伦理与现代理性的双重博弈:从〈傩赐〉看王华小说创作》(《山花》,2020)、秦越《如此荒唐,如此纠葛,又如此圣洁:读王华〈傩赐〉》(《名作欣赏》,2020)、陶俊《民族作家王华〈家园〉的人类学解读》(《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等。
以上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底层农民的苦难叙事、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工业化与生态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释,对王华小说所体现的悲悯情怀进行了肯定。研究者更多地关注了王华所具有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并对其小说所描绘的民俗进行了分析。肯定的意见认为,王华小说的民俗描写是成功的,如梁波的《走进一种别样的乡土:论仡佬族女作家王华的小说创作》认为王华小说所描写的风俗文化超越了民族(仡佬族)或地域(黔北或贵州)的范畴,可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又避免了炫耀民族文化的嫌疑。否定的意见认为,王华小说对地方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描写没有能够形成特色和规模,如龚德全的《“边缘”如何文学——贵州作家王华长篇小说〈雪豆〉读后》关注处于边缘地位的少数民族作家如何既与主流相契合又能保持民族地区的特征,提出王华作品的不足之处是对地方风景与民族风俗的表现不到位,没有深入到民族的“心史”中。
此外,2020年,“中国作家网·北大评刊”发表了陈新榜的《看〈人民文学〉》,对王华的小说《在天上种玉米》提出了批评,《人民文学》“第2期头条王华《在天上种玉米》(中篇)写农民移居城市后的精神空虚,可是结构支离枝节蔓生,令此主旨完全被事件淹没”{2}。这个批评从叙事的角度上来讲是切合实际的,事件纷繁确实是王华小说的叙事特点之一,但不能因此就否定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如果可以暂时遮蔽王华的少数民族作家与女性作家身份,我们就会发现,她的小说其实是超越了民族性、地域性与性别视角,以饱满的激情与大气磅礴的叙事,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乡镇在21世纪的广阔生存图景与精神变迁。王华小说的民俗风情(或者说是地方色彩)描写缺乏鲜明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其实正说明了她对整个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呈现的社会问题的全面关注,她笔下所描写的文化是一种整体主义的文化,最多只具有地域性,而不是民族性,这种文化属于人类的集群记忆之一,是诸多民族所共有的,表现在王华的小说中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