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
格。
2、探讨渔父这一特定形象的文化内涵。
3、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重点:
1、深入分析屈原的伟大人格,感悟屈原的选择对后世的重大意义。
2、文中的重点实词“颜色、形容、凝滞”和虚词“为、而、之、可以、至
于”的意义或用法。
难点:对渔父的文化内涵的分析。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语: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
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为难。伟大的
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孟子却
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那
么,屈原为何却选择了自沉汨罗江?
有人说,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司马迁的“隐忍苟活”增加了他的
生命厚度,屈原的纵身一跳同样增加了他的生命厚度。余秋雨说,中国文人精神品
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这是对屈原和司马迁的最好诠释。今天,让我们通过
学习《渔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不朽的人生。(中国文人的“原
型”是孔子、老子、庄子,中国文人在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中
国文人在人格独立上的“绝唱”是魏晋名士)
二、文言知识整理:
1、通假字
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2、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2)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3)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著。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3、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连词,表转折)
何不(沽)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表承接)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却)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却)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众人皆醉,何不 其糟而 其醴?(表并列)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腹中(介词,在)
以:
是以见放(介词,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介词,拿、用)
可以濯吾缨(介词,表目的,用来)
4、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行吟(于)泽畔(省略介词)
②不复与(之)言(省略介词宾语)
(2)被动句
是以见放
5、倒装句式:
身之察察(察察之身)皓皓之白(白之皓皓)物之汶汶(汶汶之物)
三、问题探讨:
1、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
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见第一段)
(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
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
铺垫)
2、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屈原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是一个不随波逐
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
全的伟大人格。
3、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
要塑造这一形象?
文章还渲染了渔父的形象。
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
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
超然姿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文章采
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
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4、 下面的空格处加上一个修饰语,准确表达出说话者的情感:
(1)第一段:渔父见而()问之曰(疑、怪)
(2)第一段:屈原( )曰(叹——并非叹息自己的遭遇悲惨,而是叹这个世
界)
(3)第二段:渔父( )曰(叹——渔父叹屈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导游证考试-政策与法律法规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课件.pptx VIP
- 2102站计算机联锁工程设计.docx VIP
- DB41∕T 1916-2019 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服务规范.docx VIP
- (统编2026新教材)三年级道法上册第4课《科技力量大》课件.pptx
- 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清廉担当做表率党建党课实用PPT授课课件.pptx VIP
- 2025年导游证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NB∕T 20356-2018 -核电厂建设工程常规岛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pdf VIP
- 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手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