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联围工程监理规划.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概况 工程项目基本概况 **市**区联围达标加固工程位于**市**东岸,初溪水利枢纽上游约1.5KM。东区联围的工程任务为防洪排涝。东区联围有现有的**围和**围组成,全围堤线总长7.4KM,堤围保护区是**市工农业的重要基地和中心城区之一,围内集水面积20.13KM2,2003年末围内总人口2.18万人,耕地0.43万亩。由于堤围的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左右,达不到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与**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因初溪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导致堤外水位提高,加上堤基渗透性大,因此,堤围渗水严重,严重影响了围内工农业的的正常进行。另外,现有穿堤建筑物都是上世纪50~60年代所建,结构老化,随着初溪水利枢纽工程的下闸蓄水,其与新的排灌系统不协调,因此,有必要重新规划并建设新穿堤建筑物。 根据广东省计委、广东省水利厅“粤计农[2003]1299号”文的精神,该项目被批准立项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以及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穗发改农[2005]39号”文对可行性报告的批复,同意了可行性报告,并明确了工程建设项目及建设标准: (1).项目建设内容为达标加固堤围7.4KM,整治穿堤建筑物8座,包括拆除**。 (2)项目建设标准为100年一遇,堤防级别为3级,主要建筑物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 2.水文及地质 2.1主要水文气象设计资料 (1).水文气象:**是东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广东省**县的**岭,流经**、**、**,在初溪水利枢纽下游约14KM处流入东江。本区域属亚热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21.6oC,每年4~6月为前汛期,主要是锋面雨;7~9月为后汛期,多台风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2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32mm,平均相对湿度达84%,历年平均最大风速15m/s。 (2).排涝标准:防洪潮标准为100年一遇,排水标准为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一天排干,设计洪水位为11.11~10.03m。 2.2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与结论 本工程地质条件,地质勘察资料表明,场地内未发现影响其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构造现象,场地是稳定的。 根据水质综合分析,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按长期浸水考虑),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场地内河水对混凝土结构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按长期浸水考虑),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3.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根据堤围现状,大堤设计主要有2种断面:桩号0+000~1+350段采用均质土结构,大堤内外边坡均1:2.5,堤顶宽度6~7m,堤顶高程为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加1.2m,堤顶铺设砼路面;桩号1+350~2+620段为山体、高地段。桩号2+620~7+400段采用均质土堤结构,堤外边坡1:3,内坡分2级,上级边坡1:2,下级边坡1:3,堤顶以下2m处设一宽2m的戗台;堤顶宽7M,堤顶高程为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加1.2M,堤顶铺设石粉路面,内堤脚设5M宽的护堤平台。 (2)大堤桩号2+620~7+400段堤内地面较低,堤基存在中等~强透水层,需要进行堤基防渗处理,根据技术经济比较,桩号2+600~4+400、5+650~6+075堤段采用射水法造砼防渗墙进行防渗处理;桩号4+375~5+675、6+050~7+300堤段采用堤外粘土铺盖结合粘土斜墙防渗方案进行防渗处理。与此同时,为降低堤身侵润线,将堤基渗水及时排走,在内堤脚设置一条反滤排水沟,为防止大堤渗透破坏和便于工程管理,对离内堤25M范围内的鱼塘进行添塘固基。 (3).本工程项目重建涵闸七座。0+200处**涵闸设计流量9.15M3/S,孔口尺寸1.5╳3.2,采用铸铁闸门、QPQ-50型卷扬机启闭;1+020处**闸设计流量55.8M3/S,孔口尺寸3.0╳3.5╳3孔,采用铸铁闸门、QPQ-100型卷扬机启闭;1+875处**涵闸设计流量6.12M3/S,孔口尺寸1.5╳3.0M,采用铸铁闸门、QPQ-50型卷扬机启闭;3+480处沥口1涵闸设计流量2.41M3/S,孔口尺寸1.5╳2.5M,采用铸铁闸门、QPQ-50型卷扬机启闭;3+950处沥口2涵闸设计流量2.41M3/S,孔口尺寸1.5╳2.0M,采用铸铁闸门、QPQ-50型卷扬机启闭;4+900处**涵闸设计流量2.41M3/S,孔口尺寸1.5╳2.0M,采用铸铁闸门、QPQ-50型卷扬机启闭;6+880处沥口2涵闸设计流量32.3M3/S,孔口尺寸3.5╳2.5M,采用铸铁闸门、QPQ-100型卷扬机启闭。涵闸有进口连接段、箱涵洞身段、闸室段、出口连接段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