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中国敬语生态伦理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当下讨论语言生态伦理问题,我们认为,同样应该重视中国敬语生态伦理的研究。
中国敬语,从广义上说,是指华夏各民族语言中的敬语;从狭义上说,是指全国通用语言汉语中的敬语系统,即“以华夏民族文化为底座,以汉语为母体,以恭敬礼貌为特征,以传递情感信息为主要目的的言语表达形式”。(刘超班《中国敬语研究》第13页,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备受称誉的礼仪之邦。我们的祖先在创造中国古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社会实践中,在古代先人们的言语交往活动中,创造出了色彩纷呈、繁丰多样的敬语,构建了中国敬语的语汇大厦,装点了华夏民族的语言圣殿,为我们民族语言文明礼貌表达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养料。全国通用语言汉语敬语,从古至今积累下的基本固定习用的表敬语素、表敬单词、表敬短语、表敬小句等至少在万条以上;我国55个少数民族语言中,藏语敬语十分丰富,据有关学者初步统计有8 000条左右,索朗多吉、罗旦、巴登、央宗等编纂的《藏语敬语词典》就收有5 500条。中国敬语的丰富发达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无法匹敌的。中国敬语具有世界上所有敬语相对性与绝对性交际性与礼仪性、权势性与受惠性特点外,还具有其原生性与传承性、情感性与人文性、凝练性与典雅性特征而成为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至尊精华,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文化资源,是我们开展多学科学术综合研究的源头活水,是值得人们高度珍视的文化传统。这是我们提出要加强中国敬语伦理研究的基本前提。
从敬语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来看,加强中国敬语生态伦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言语交往中,在日常社会活动中,敬语是维系、协调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工具,“卡耐基说,敬语不仅仅是礼貌用语也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若选用恰当会产生无穷的魅力”。(高铁军,1997)日语敬语专家说,“敬语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是人际关系的方程式,是人们立足社会的最基本的常识和素养”。(坂川山辉夫,1976)中国敬语的生态伦理的最高境界是对“天地人”三才的敬畏与敬重,对“天道”、“地道”、“人道”的遵循,所有中国敬语的表达形式,都是出予对天、地、人的礼敬礼貌而建立起来的系统,其功能就在于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天人合一”“中庸贵和”精神。王誉昌《崇祯宫词注》载:
李自成陷京师,上命传皇太子、二皇子至。更盛服入。上曰:“此何时而不易服乎?”亟命持敝衣来。上为解其衣,换之,且手系其带,告之曰:“今日为太子,明日为平人,在乱离中匿迹藏名,见老者呼之以翁,少者呼之以伯叔。万一得全,报父母仇,毋忘今日戒也。”
这个史例告诉我们,即使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封建皇帝,在行将灭亡之前,还在“谆谆告诫”他的儿子们,如何在离乱之中,通过使用“翁”“伯叔”这样的亲缘敬语来调整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以此来保全自己的性命,立足于社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种种矛盾与冲突,产生的大大小小的争论与风波,往往与人们言语中敬语的生态位、生态伦理的践行有关。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安稳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加强中国敬语生态伦理研究,倡导用好当代敬语,协调社会语言生活,提高语言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有着不可小视的现实意义。
从中国敬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来看,也很有必要加强对中国敬语生态伦理的研究。中国人对中国敬语的研究大大早于国外。2 000多年前的道家创始人老子就是中国敬语研究的始祖。尔后,汉代的郑玄、扬雄、许慎等对敬语作过注释:魏晋时期的颜之推对敬语的运用作过比较;唐宋时期的文人学者作过考证;清代的梁章钜作过收录;现当代的语言学家杨树达、黎锦熙、高名凯、王力、吕淑湘、邢福义等也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相关的研究;进入新世纪,不少高校的硕士生、博士生,如周筱娟、王金芳、李枚莹、徐丽娟、顾曰国等也将汉语敬语,特别是古代敬语作为论文选题,并取得一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所有这些研究都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体系,没有反映出中国敬语的本质与全貌。这种状况同世界敬语研究相比,相差太远。
作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特殊次符号系统,敬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西方语言学家们所研究的V-T系统,即第二人称的敬称通称,就是对英语敬语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东方日语研究者们对日语敬语的研究更是高出一筹,其成果令世人惊叹。日本敬语的研究,涌现了金田一助、宫地裕等一批敬语专家,写出了四五十多部专著和词典,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充分展示了日本敬语的特点及其日语敬语所反映的日本人文精神,为人们学习日语,掌握日语敬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实,日语敬语是在吸收汉文化,借入汉字之后,结合日本民族语言的特点才发展起来的。日本敬语的构造中,至今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