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板块的运动 关于岩石圈板块的刚性 证据:1、地震S波可以穿越;2、大洋盆沉积物很少变形;3、地震震中主要沿板块的边界分布;4、大陆拼接表明,即使发生大规模的漂移,仍保持原有的轮廓 相对刚性: 大陆内部有造山带;岩石圈内有低速层;板内地震 从全球考虑板块在地球上的运动时,可以近似看作刚性体 板块的扩张增生与俯冲消亡之间的平衡 板块的运动 运动基本模式-欧拉定律 把岩石圈板块当作刚性,而且地球体积(半径)不变时,可以使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其运动; 1776年,瑞士数学家 L. Euler指出:一个刚体沿着半径不变的球面的运动,必定是环绕通过球心的轴的旋转运动。在球面上任何一点的移动都不是沿着直线,而是沿着弧线;如果这种运动表现为复杂的曲线形式,那么它的移动轨迹将由许多圆弧小段组成。 刚性岩石圈板块在地球表面的运动,遵循欧拉定律,是一种绕通过地心的轴的旋转运动。 板块沿扩张极点的纬度线旋转 板块1相对板块2的运动 海底地貌图 如何确定板块的相互运动? 对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岩石圈板块,它的运动完全由旋转轴和围绕旋转轴旋转的角速度确定。 如果位于旋转赤道上,其移动轨迹为大圆(赤道);否则其旋转轨迹是同轴小圆弧-欧拉纬线。 板块、板块边界和运动方向 板块运动的相对速度和方向 七大板块和五小板块的相对运动 求解板块运动状态 通常讨论板块运动,是指其相对运动; 只有板块旋转极(欧拉极)和旋转角速度才足以反映出一个岩石圈板块的真实运动状态(板块不同部位的运动方向和大小可以不同!!) 原则上说,要确定二个板块相对运动,就归结为查明它们的旋转极的地理坐标和旋转角速度。 求旋转角速度: 可以根据线速度来换算,而线速度可以根据各种方法求得(如Vine and Mathews法;大地测量法等): ω=V/R? cosθ ? 0.01745 ω角速度,V线速度,R地球半径, θ欧拉纬度, 0.01745角速度变成弧长的系数 Transform faults 重要性 1968年,Morgan首先注意到,横断大洋中脊的转换断层代表了板块在相应点的相对运动方向,给出了欧拉纬线的走向(弧形弯曲) 板块构造三大假设条件: 1.地球体积不变; 2.地幔是对流的; 3.刚性岩石圈板块在地球表面运动 转换断层证明了假设3。其他2条无法证明。 海底地貌图 Hotspot(热点)无震海岭 Mantle plume(地幔柱) 大洋中除洋脊外还有一些线状延伸的火山海岭,不发生地震--无震海岭 Wilson首先注意到夏威夷火山海岭的年龄递变现象,并提出热点假设。 Morgan(1972年)进而提出Mantle plume的概念 主要热点和无震脊的分布 A.太平洋的热点及板块运动极点 “热点假说”为了解板块的绝对运动开辟了有益途径。 问题: 成因机制; 与对流环的关系; 位置不固定; 不是所有的海岭都符合这一现象; 地慢柱理论的形成与提出 1963年Wilson为解释板内岩浆作用,特别是呈链状分布的火山作用(如夏威夷一皇帝海火山链)时提出“热点”(hot spot)概念,即地幔中相对固定和长期的热物质活动中心。1972年,Morgan为解释热点的成因而提出地幔柱概念,指的是地幔深处,甚至是核幔边界上产生的圆柱状上升的热物质流,它相对静止,在地表表现为热点。它携带地幔物质和热能直至地幔上层,并在岩石圈和软流圈分界处四散外流,激起软流圈中的水平运动,从而将地幔柱当作板块运动的驱动机制之一。Morgan进一步推测地慢柱是由地慢对流体系中的上升流构成,并强调热点大体上固定于地幔中,板块相对于热点的运动便是相对于地幔固定部分的运动,也就是相对于地理极或地球自转轴的绝对运动。 地幔柱存在的主要依据 地幔热柱的关键标志是: (1)大面积洋岛型和大陆裂谷型玄武质火山喷发; (2)岩石圈尺度的伸展与相应的裂谷盆地的发育; (3)软流圈埋深浅。 超级地慢柱(Superplumes) Larson (1991)提出的超级地慢柱(superplumes)概念和热柱活动的周期性。Larson认为,在白垩纪中期,地慢对流系统曾遭受过一次大规模的扰动,而该事件是源自核慢边界的多个大规模地慢热柱(称为超级地慢柱)上涌的结果。在超级地慢柱活动期间,洋底扩张和黑色页岩沉积速率显著加快,全球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超级地慢柱活动开始时间与白垩纪长期正地磁极期(long normal magnetic polarity superchron)的起始时间相吻合。这些现象可能与从核慢边界以超级地慢柱形式导致大量热量的释放和大量深部物质的提取有关。 地慢柱构造学说(Plume Tectonics) Maruyama(1994)在已有的地慢柱学说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观—超级地慢柱构造(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会心理指导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社会心理指导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社会心理指导师考试题库.doc VIP
-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叉车司机)四级(中级工)理论题库.docx VIP
- 2025年年基础电信企业专业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考核要点与评分.pdf VIP
- 交通事故中二次撞击现象法律分析.doc VIP
- 2025高考语文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docx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城投集团招投标管理办法(2020修订).docx VIP
- 代谢性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