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痰饮内伏背冷作胀
痰饮内伏背冷作胀
福寿堂门诊部 发表于 : 2006-8-12 16:12 来源 : 汉江博客网
湖北中医学院 朱曾柏
背冷或背部作胀,主要是指患者自觉背部凉冷或作胀而言。背部凉冷如冰,却检查不出相应的病理变化,西医一般是不作病态的,但患者却很痛苦。本症临床并不少见,古医籍中
亦早有记载,《伤寒论》称 #8220; 背恶寒 #8221; ,《金匮要略》称 #8220; 背寒冷 #8221; ,刘完素《河间六书》则称 #8220; 背怯冷 #8221; 。本症无外感兼症,故不属于外感症
(当然也有由外感风寒或恣食生冷而诱发或加重者) 。无阳
虚全身畏冷等症状,故不属于阳虚之症。本症主要讨论痰饮
内伏、阳气被阻遏不能伸展之背冷作胀实证。
主症:背部凉冷或发胀,其冷、胀部位及其特征,常表现为
背心有手掌大小一片寒冷或作胀。少数患者冷胀感呈直线沿
背正中沟向下延伸。经年累月,时轻时重,每遇寒凉之季,
阴雨之天,或案牍过劳,多卧少动,饱食、恣食水浆则病显
而症重;反之气候燠暖,明静晴朗,体力劳动,体育运动,
背部捶打,热敷,则症情缓解,甚至可暂时消失。有的病人
并兼有前额凉冷、胸膺满闷、胃脘痞结、纳谷不馨、运化迟
滞、咽喉有曀塞感,但不防碍食纳,时或咳唾清稀痰涎。舌
淡,苔微腻或少苔。
按:中医将背部凉冷之症,称之为痰饮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
了,按温化痰饮为治,累试不爽。背部凉冷一症,临床上有
两种情况:一是痰湿内伏,遏阻阳气不能展布,以致背部凉
冷或作胀;一是寒邪客于经脉,阳气被郁而凉冷。然本症特
点是背部凉冷仅如掌大,症近乎怪,故不属于后者,而是痰
湿内伏之候。类似本症的论述,在《金匮要略 #183; 痰饮咳
嗽病脉证并治》已有记载: #8220;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
寒冷如掌大。 #8221; 王隐君《泰定养生主论》言顽痰怪证
时说: #8220; 痰证古今未祥,
#183;#183;#183;#183;#183;#183; 或脊上一条如线
之寒起者。 #8221; 明代戴思恭说: #8220; 其人素有痰饮,
常流注肩背作痛。 #8221;(引自《证治要诀》)。提倡 #8220;
百病多有兼痰者 #8221; 的治痰大家朱丹溪,他在论述
#8220;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先治气 #8221; 之后说:#8220;
背心一片常如冰冷,
#183;#183;#183;#183;#183;#183; 皆痰饮所致。
#8221; (《丹溪心法 #183; 痰》)可见古代医家对由内痰而
引起的肩背疼痛、凉冷诸症是很注意观察的,究其病理,乃
因寒痰冷饮积留胃中,上凌胸膈,阻遏胸中阳气不得流行展
布使然。脾胃为仓禀之官,职司水谷纳运,脾胃失和纳运失
常,水谷津液化失其正,积成痰饮,留着心下胃脘。故本病
多有纳谷不香,运化迟滞,胃脘痞结等症。病症初起,人多不以为然,渐至痰饮潜滋暗长,遏积而上渍胸膈。胸膈内居
心肺,宗气汇聚其间以为一身之气的流行出入。 《灵枢 #183; 邪客篇》说: #8220;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吸吸。 #8221;《灵枢 #183; 刺节真邪篇》 又云:#8220;
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 #8221; 一合经文之义即知胸膈宗气,一合肺气走息道以司呼吸,一
合心阳贯注脉中以运血行,周流展布,运化舒展,有如离照当空,旷然晴朗,而痰饮上犯,则宛如地气阴浊升于天际,阴霾重合,失去明朗之性。宗气流行碍滞,于是胸部郁闷,
息道喉咙受阻则感曀塞。 《脉要精微论》说: #8220; 背者,胸中之府 #8221; ,背属阳,心之脉转行于背,痰饮阻膈,
宗气不能贯心脉,合心阳转于背,背失温煦,故背部凉冷、发胀。阻滞严重者症情则重,故可一直延伸至尾骶。本症虽
以背冷发胀为主症, 但病情初起, 背部寒冷发胀, 时有时无,时轻时重,经捶打、热敷、阳气暂得流行而症状消失。故患
者于此多不经意,或仅以为气血运行不畅,抑或背部偶受风寒而然。就诊时往往忽于主诉,反以纳谷不馨,运化迟滞,
胸胃痞闷, 喉咽曀塞求诊。 医者不悉心诊察, 则多误为食积、气滞、梅核气等症。采用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半夏厚
朴汤等理气消导之法为治,投以上述药物,积饮少去,也可得三五日轻松。但毕竟未中綮要,甚至中气益伤,痰饮旋复
凝聚,病情则又依然。患者不明病情真相,求诊不愈则情怀
苑结,以致气机愈郁滞而痰饮愈聚而不化,彼此相因为患,
因而本病经年不愈者屡见不鲜,尤以女性为多。
治则:温阳和胃 行气化痰
方药:薤白
桂枝
杏仁
橘红
郁金
浙贝母
半
夏 莱菔子
旋覆花
威灵仙
炙甘草
lt;br/gt;lt;br/gt; 方中薤白性温味辛苦,辛通滑利。自仲
景《金匮要略》瓜蒌薤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