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当代楚简书法创作现状研究
摘 要:本文结合当代一些楚简书法名家的创作实践成果,对当代楚简书法创作取得的成果作出了梳理与分析。李刚田先生开楚简书法创作之先河,在其影响和带动下,一批青年书法家纷纷加入楚简的创作队伍,诸如徐志雄、谢国启、周斌等在楚简创作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后,一批独具慧眼的书法家都将目光投向了楚简,赵山亭、高庆春、李金泰、陈靖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目前就整个楚简创作的情况来看,楚简的创作实际尚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仍需后继努力探索。此外,本人针对楚简书法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不足之处,望专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楚简;书法创作;现状;继承;发展
作者简介:向玉娥,1990年生,女,苗族,湖南湘西古丈县人,湖南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XX)-06--03
楚简属战国时期竹简,根据出土情况,较有代表性的楚简有信阳楚简、郭店楚简、包山楚简等。楚简文字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用毛笔和黑墨为书写工具的文字,其蕴藏的书法艺术价值颇丰。近年来楚简书法引起了国内书法界的普遍重视,全国各大书法展览都有楚简作品入展或获奖,学习楚简书法的风气逐渐蔚然风行。还有一些书法家从楚简帛书当中汲取精华,将其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取得了可观的成果。那么,当代楚简书法的创作现状如何?如何继承与发扬楚简书法艺术,应该成为当代书法开拓创新和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当代楚简书法创作的现状
楚简的发掘,首先引起的是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的研究热情。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了大量有关楚简研究的专著。例如,20XX年廖名春著《新出楚简试论》由台湾古籍出版社出版,本书收集了作者自一九九七年以来研究郭店简和上海博物馆所购楚简的部分论作。对郭店楚简引《诗》、《书》、论《诗》作了考证,对疑难字词作了释析等。20XX年萧毅著《楚简文字研究》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研究的是应用型楚简文字。在充分发掘整理材料和严谨的文学考释基础上,重点对构形规律和地域标志进行了缜密的研究和阐释。随着楚简资料、文字字典等材料的相继问世,加快了古文字学研究领域的步伐,“楚系文字”得以的辨识,为书法界的涉足提供了契机。
“楚简帛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结体和率性用笔的‘尚意’取向也与现代人的审美诉求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1]楚简书法的“写意风格”,诡异多变,率性为之,浪漫奔放,吸引了当代书法家的眼球,一些独具慧眼的实力派书法家领先进入了这个创作领域。这为当代书法创作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打破了当代格调单一的篆书创作局面,激发了当代书法家重新探索的热情。
湖北、湖南、河南是大量出土楚简的省份,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率先进入楚简书法创作领域的是河南省的书法家,在当代楚简书法创作中独占鳌头。河南出土楚简的时间早,楚简资料丰富,引起了书法家们的探索欲望是必然的。笔者了解到,在楚简的挖掘与弘扬方面开风气之先河的是李刚田。李先生小篆功底很扎实,他创作的楚简作品,糅以小篆的用笔和结体,姿态舒展,意态俊迈。在贤才俊彦的影响和带动下,一批豫籍书法家和爱好者纷纷进入到楚简书法创作领域。许志雄、董江源、周斌等在楚简书法创作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许雄志,1985年就开始写楚简帛书,他“主要写长沙子弹库楚帛书,间及郭店楚简。”[2]他的楚简作品融汇了楚简帛书和楚系金文的笔意,并注重墨色的变化,书风特别。董江源创作楚简讲究用笔及结构的变化,笔墨丰富。他还关注楚金文和两周金文。周斌,以楚简为主基调,融入了西周金文、古陶文浑厚的线条,字势飘逸,富有灵动之美。河南堪称“书法创作大省”,还有一批青年书法家致力于楚简创作,诸如刘颜涛、谢国启等都是楚简创作的先行者。
战国时期楚国腹地湖南、湖北,享有“唯楚有材,于斯唯盛”的称誉。东南楚地孕育了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楚文化底蕴深厚。近些年,湖南、湖北出土的楚简资料也相当丰富,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根基,按理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楚简书法创作应该领先于其他地区,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本人通过网络搜集资料,了解到湖南、湖北两个大省,目前致力于楚简书法创作的代表书法家有湖北的李金泰、何慧敏、杨斌庆、熊均武、马春钢、湖南的黄河等。李金泰先生人称“楚简书家”,以“传承楚文化、弘扬楚文化”为己任,潜心研究楚文字。李先生的楚简书法作品古朴雅致,笔力劲道,创作的楚简作品形式多样。其花费了3年多时间创作的百米长卷《道德经》,就是用楚文字书写的,既有楚简的随意大气,又有古篆的曲折变化,将古篆和楚简糅和于一体。李先生撰写的《从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