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铅粉的制造综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铅粉的制造 在中国卷帙浩繁的科学技术史典籍中, 有关 “铅粉 ”制作工艺详细而全面的记载并不多。最常见的记载应该算是明代宋应星的 《天工开物 ·五金·铅·附:胡粉》章,但这样也会使人误认为中国古代 “铅粉 ”的制作方法或工艺始于明代。今偶读明代陆容撰的《菽园杂记》,见其卷十四也涉及了有关 “韶粉 ”的制作工艺。然而据作者陆容称:此条乃选自《龙泉县志》,即此条有关 “韶粉 ”的制作工艺乃是转引自 《龙泉县志》的。而据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王菱菱教授考证: 此处的《龙泉县志》乃是南宋人陈百朋所撰写的一部地方志 [1] 。由此我们可知:有关 “韶粉”的制作工艺,早在南宋时代就已经出现并已有详细的记载。 [ 注:《中国科学技术史 ·化学卷》(赵匡华、 周嘉华著,科学出版社, 1998 年)误认为《龙泉县志》是元代的著作,所以相应地把其中的 “韶粉 ” 制作工艺看成是元代的事情,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出于对其中的 “元出韶州 ”一句中 “元”字的误解而造成的。 ] 铅粉,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铅( PbCO3)或碱式碳酸铅 [Pb(OH)2 2PbCO3]·。它又名胡粉、铅白、定粉、光粉、白粉、水粉、 官粉、韶粉、瓦粉、辰粉、铅料、鹊粉等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对这些别名略有解释,称 “胡者糊也,和脂以糊面也;定、瓦言其形; 光、白言其色;俗呼吴越者为官粉, 韶州者为韶粉, 辰州者为辰粉。 ” 又按《古汉语大词典》的解释 ——胡粉:傅面或用作涂料用的铅粉。 《释名 ·释首饰》: “胡粉:胡,糊也,脂合以涂面也。 ”《后汉书 ·李 固传》:“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2]所以,《天工开物 ·五金 ·铅·附: 胡粉》章中的 “胡粉 ”,其实它的本名应是 “韶粉 ”,因为它最早是在 “韶州”创制而成的,所以就以地为名,即《龙泉县志》中所谓的 “韶粉,元出韶州,故名 ”。其实,《天工开物 ·五金 ·铅·附:胡粉》中也提到:此物古因辰、 韶诸郡专造,故曰韶粉。所以《天工开物》 中所谓的 “胡粉”即是《菽园杂记 ·韶粉》中所记的 “韶粉 ”。 因为铅性变化多端,而且它的化合物又常常有着特殊的色彩, 正如《本草纲目》中所提及的 “金公(指铅,因为铅的古字写作 “鈆”,所以有人把它拆开来称铅为 “金公 ”)变化最多,一变而成胡粉,再变而成黄丹,三变而成蜜陀僧,四变而为白霜。 ”所以铅及其化合物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例如《本草纲目》中有这样一些引用的文字: 如《墨子》曰 “禹作粉 ”;又如晋人张华《博物志》云 “纣烧铅锡作粉 ”。但这些所谓的 “粉”是否就是指 “铅粉 ”呢?这还有待进一步考究。还有人认为楚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 “著粉太白,施朱太赤 ”这一句中的“粉”亦是 “铅粉 ”,这仍值得商榷,因为有学者认为那时的化妆粉大概主要还是蛤粉和米粉 [3] 。此外,学者李亚东通过 X 射线衍射分析,判断秦始皇陵中陶俑身上原有的白色颜料即为 “铅粉 ”[4],这大概是现在我国铅粉用途的有确凿证据的最早时限了。在随后的历朝历代中,有关 “铅粉 ”制作工艺的记载主要散见于一些炼丹术的书籍中,例如 《抱朴子内篇 ·论仙》中说: “铅粉是化铅所作 ”;孙思邈的《太清丹经要诀》中 “造丹法 ”的前半部分实际上就是制作铅粉。到了宋代,范成大《虞衡志》言: “桂林所作铅粉最有名,谓之桂粉,以黑铅着糟瓮中罨化之。 ”[5]详细记载铅粉制作工艺的书籍恐怕要数南宋人陈百朋 所撰写的《 泉 志》了( 明代 容的《菽园 》卷十四)。到了明代, 叙 “ 粉 ”制作工 的 籍 多了起来,如何孟春《余 》云: “嵩阳 ,居民多造胡粉。其法: 酒缸内,封 四十九日,开之 化 粉矣。化不白者,炒 黄丹。黄丹滓 蜜陀僧?? [5]另外 有李 珍的《本草 目》、宋 星的《天工开物》等等。 在根据《菽园 ·韶粉》、《本草 目》以及《天工开物 ·五金 · ·附:胡粉》的相关 , 着把中国古代 “韶粉 ”的制作工 整理、分析与比 如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南宋 , “韶州 ”属广 南路,即今天的广 韶关及其 近地区。《 泉 志》中所 的 “韶粉 ”的制作工 ,乃是南宋 泉(今浙江 泉 ) “韶粉 ”的制作工 方法,而非 “韶粉 ”的原 地韶州的制作方法。《菽园 ·韶粉》中有关 “韶粉 ”的制作 如下 [6] : 韶粉,元①出韶州,故名。 泉得其制造之法:以 成水,用 一面,以 杓②取 水入 ,成薄片子。用木作 柜,柜中仍置缸三只,于柜下掘土,作小火日夜用慢火熏蒸。缸内各盛醋,醋面上用木柜叠 ,仍用竹笠盖之。缸外四畔③用稻糠封 ,恐其气泄也。旬 日一次开 ,其 面成花,即取出敲落。未成花者,依旧入缸添醋,如前法。其敲落花,入水浸数日,用 袋 其滓,取

文档评论(0)

152****0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