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设计的界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解设计的界限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作者: 消解设计的界限 朱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通过在产品生产前期自觉引入工业设计,大大提高了产品的 质量与特色,使 日本制造”摆脱了长期OEM的困境和廉价快消品的形象。但日本当时仅仅 是承接了西方的设计思路,它仍然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直面多元文化、资源、环境发展的 困境,为世界贡献有本土风格的原创性产品 ? 当下的中国设计也正面临同样的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写作了《消解设计的界限》 这本书。我访谈了五位可算是代表了当今日本设计界整体面貌的设计师: 三宅一生、隈研吾、 深泽直人、原研哉、佐藤可士和。三宅一生做服装设计,隈研吾从事建筑设计,深泽直人专 注产品设计,原研哉致力于信息设计, 佐藤可士和以艺术指导的身份介入产品广告和整合营 销。在这本书中,对于设计、设计史到底能告诉我们些什么,不是我关心的主题 ;我在意的 是充满了活力和变化的设计师本身, 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时代信息, 以及这样的时代中又蕴 涵着怎样的文化张力,他们的思考和行动能够给中国企业提供怎样的借鉴。 对顶群像” 这五位设计师在应对上述困境时,他们各自的立场都是对既有风格体系的一种背离。 这种背离正是 对顶”的概念。他们每人的 对顶”都很有意思,你会发现,他们所要突破的或 正在突破的既有风格体系, 正是现有经济体系中, 设计发挥作用,并一直介入并帮助强化的 那部分。 三宅一生算是这五位设计师当中年纪最大、 阅历最丰富的,他用一块布”解构了西方服 饰传统的制版工艺,用 褶皱”颠覆了平整才是好衣服标准的固有观念,用 平面剪裁”对顶立 体剪裁”你想想他发起挑战的对手是谁 ?是整个西方的服装工业行会和潮流趋势联盟, 那些 全球面料制造寡头们的传话筒。 隈研吾是这几位设计师当中在中国设计项目最多的一个,长城脚下的公社 ?竹屋、三里 屯.瑜舍、三里屯.SO HO 他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密斯 .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 20世纪中期世界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 ),而对布鲁诺?陶特(Bruno Taut , 德国建筑师)的建筑崇尚有加,他反讥的是现代主义传统中最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以及由 此决定的建造工艺, 当然还有直冲云霄的玻璃幕墙摩天楼,他用木材、 石块、竹子等纯粹的 自然材质对顶那些混合的非自然材料。 深泽直人为无印良品设计的风扇型 CD机可谓家喻户晓,他不屑的是那种看上去外观 炫酷却缺乏内在逻辑和生活体认的产品设计,他追求平淡的极致处生发的一丝对生活的幽 默,而这智慧只来自于超级日常”。 原研哉因为《设计中的设计》一书而被国内广大设计爱好者熟悉和喜欢,不论是 “ Redesign ”简单说就是 重新设计”,是指重新面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事物,从中寻求现 代设计的真谛,给日常生活用品赋予新的生命 )还是“ Exformation 这个词从“ In formation而 来,将前缀“ir替换成“ex”造出来的单词 “exformation就是使陌生化,使未知”,这个词本 身有轻微批判和审视的意味,能够促使人们意识到自己对身边熟视无睹、 习以为常的事物其 实是多么无知,从而让人们有重新认识并进一步了解的可能, 这是原研哉设计思想的一个重 要方面),他强调的都是一种陌生化与未知化所带给设计与生活的可能性,打破人们对既有 观念根深蒂固的印象,从而为深入认识事物与重建新秩序埋下伏笔。 佐藤可士和作为一名艺术指导,他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在于,他明白在着手为客户解 决问题之前自己必须学会 整理”,而不是如艺术家般的天马行空,只有办公坏境、文件夹、 抽屉、电脑都和头脑的条理一样清晰时,你才算为作出好方案做好了准备。 这组对顶群像”造成了一个抵抗性群体的出现,从而让新的竞争与格局成为可能。 但我 也不希望这些优秀的设计师在抵抗的同时限制住了自己的脚步, 在否定一些东西的时候却因 为对顶而僵化了自己的激进意识,自觉地将自己置于否定的彼端,那样,我们将只好等着 下一轮设计的觉醒。 棍棒”和容器” 在向这五位日本设计师抛出问题的同时,我实际上是在他们的回答中自问中国设计的 出路。我策划出版了一系列 设计白皮书”,代表了我在这方面思考与认识的一种推演,而要 简单概括这个推演,那就是:之前策划的《设计中的设计》 、《负建筑》、《十宅论》是在告诉 大家 人家现在在做什么,人家是怎么想的 ”而接下来策划的我的老师田中一光先生的文集 《设计的觉醒》,是在大家对日本当今设计思想和发展现状有所了解的情况下,与大家一同 探索和反思 他们的设计发展到今天,他们的土壤,他们的根是什么”有了现状和土壤做铺垫, 我才好与日本当代的设计中坚对谈, 才有了现在这本 《消解设计的界限》,这本书是要探讨, 作为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我们能够从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