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代名医杨巨奎
柴沛霖
杨巨奎
给人以终生难忘的印象很不容易,除非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大事,或是影响个人前途命运的家事,会给人留下久远的念想。那些人与人之间再平常不过的往事,若是让人“忘不了”,或是常常“萦怀抱”,那么肯定是知人知心“心相印”,时刻不忘手足情。
兴业好客人气旺
山西太谷颐圣堂第九代传承人杨巨奎,就是让人“忘不了”的人。一旦说起他来,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扼腕喟叹:他老人家“走”得太匆忙,有恩于我未能报答他,谁都悲痛戚戚,心存内疚。当这个荣誉满身的老药工病逝的消息传来,我作为杨巨奎传记《留住珍贵》一书的作者,曾与他斗室长叙多日,禁不住泪流满面,心疼手抖,歪歪扭扭写下一行行这样的字眼:
忽闻兄长走他乡,仰望天空多一星;
伴我一生巨奎兄,你我相知无禁忌;
大仁大智大铭心,民心众望天下扬;
临别叙说人生梦,雄心大业有人继。
当我告诉他,有人想以他的一生为原型写剧本,剧名就叫《老药工》,兴许比《老中医》那个剧更精彩时,哪晓得他这个至交老友,大发雷霆:“你疯啦,你我知根知底,你还不了解土老帽的我!这件事使不得,千万使不得!”我不服这个气,回敬他说:“老兄就怕树大招风。”他似乎默认:“不愧是好弟兄!可是你只说对一半,办中医药企业哪能靠吹呀。”一下把我的“一半”给挡个荡然无存。对此,我无言辩白,而是无比兴奋:巨奎兄所办的企业,是靠撸起袖子干出来的,对于一切不切实际的肆意宣扬,不感兴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个企业说得天上地下,不是我杨巨奎所爱!”
其实,杨巨奎办企业的经验非常丰富,不止限于在强化企业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上下功夫,值得说道的是“爱听有识之士的话”。且不说他拥有一帮说真话的挚友,一见面聊起来,谁也不会给杨巨奎脸上贴金,而是吃上一顿饭,喝上几蛊酒,趁风扬沙。挚友所说“美中不足”的地方,到了晚间,他都一一记在“备忘录”上。
有一位与杨巨奎相处亲密无间的无话不说的老友,向他反映说:“社会上传言杨巨奎是一个‘一碗面的把式,意思是说,在成绩面前有点飘,存在满足‘产销两旺现状的迹象。”他听了之后很有触动,常在内心深处反思。
古人说得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经过老友们的指点与挑明,他举一反三,反思“一碗面之说”,认为是“情深意长的一副良药,让我清醒,为我提神”。于是一改过于放手与安于现状,从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放在研发新药、种植药材、投资项目、扩大产能、严把质量关等重要环节上,把断货补上来,把药品成本降下来,企业兴旺景象随处可见。公司总工程师吴守恭说,由杨巨奎董事长主持的科技攻关会,由深更半夜转向大白天,再也不用打疲劳战。
老友们赞扬说,巨奎老兄不简单,听话能知弦外音,行事不因噎废食,该做的事照样做,何为大事何为小事分得清。更可贵的是,这个小小风波过后,他自勉不能让“莲子已成荷叶老”的思想拴住,要不计前功再攀高。凡是关系企业利益得失的事,照样亲自出征,“打扫庭院数他勤,事无巨细皆求精”。员工们看在眼里,既高兴又不忍心,这么高龄的老人如此“管得宽”,工作量又很大,着实令人钦佩。
是啊,正是杨巨奎经过自省,不断完善,企业才发展得越来越红火。
当地的一位普通农民与我相遇时,他说,杨老信得过我,让我做浙江总代理,厂里的主产品延龄御酒、养阴清肺颗粒、止嗽立效丸销售很好,不是杨老的大力支持,哪有今天?多谢杨老的恩情,我也跟着沾了光发了财。杨老非常高兴地说,村里脱贫致富就靠你们年轻人带头,扶贫济困也是我应尽的责任,不必言谢。还有一件事,与我同桌的两位石家庄人说,在上海做生意不尽如人意,此行是为打探而来,寻找致富新路。未能见到杨巨奎,老先生非常生气,我问他们是不是认识他,为啥非见不可?这两位不速之客告诉我,他们听人说杨巨奎很有眼光,是个办企业的大能人,想结识结识,想讨教一番,取取经,重返上海大干一场。
由此可以看出,人气旺是企业兴盛的标配。飞出去的信息,产生的影响力令人惊异不已,用句时髦的话来说,人气旺是估不透的财富,就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即使见不到杨巨奎的身影,他的“人气论”依然无比光亮,照耀后人把人气做得更旺,把黄河中药做得更富有朝气,更有影响力,更有吸引力。
不爱美玉爱黎民
凡是采访过杨巨奎的记者,对杨巨奎都有个共同看法,说他是个十足的大忙人。依我看,他是个爱拼敢闯的工作狂。也有农村人用粗话说他是“半疯子”。以我的亲身感受来讲,老农民的粗话倒是更贴切、更形象、更生动。用事实说话吧:我与他相处60年不间断,算是最熟悉的老朋友,然而每次上山几乎常坐冷板凳,只见他穿梭于颐圣堂诊所、书房和药库,直至中午十二点似乎才发现我和家人坐等他,只是吃饭时才能聊上几句话。饭后那一阵儿,他向我们解释说,他给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