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1
目 录
前 言:大运河,我们的母亲河2
第一章:京杭大运河总体情况7
第一节:基本信息7
第二节:历史沿革10
第三节:大运河博物馆13
第四节:保护大运河15
第五节:大运河申遗17
第二章:故城的大运河19
第一节:故城大运河段概况19
第二节:故城运河文化21
第三节:千年沧桑话故城23
第四节:甘陵春背后的故事26
第五节:子游在故城29
第六节:大预言家董仲舒32
第七节:文学家马中锡36
第八节:孙绪的故乡情节40
第九节:忧国忧民的周世选41
第十节:谢公堤44
第十一节:教儿诗45
前 言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工程之一。大运河是中国2000多年历史的见证,是保存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最丰富的文化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国人民以其勤劳、智慧和坚强的毅力,由短到长,由局部到整体,不断地开凿整修,持续了1000多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条由杭州直达北京、纵贯南北的人工大运河。 大运河流经衡水境内,主要是与山东省接壤的故城县和景县。在故城境内绵延75公里,可谓是大运河在县级境内纵贯较长的一段。 历史上,大运河是衡水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南接临清,东下德州,北下景县,背负丰饶的华北平原,自然形成一个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帆樯如林,往来如梭。在故城县的郑家口,每天装卸四十吨位的船只五十余艘,大批饼酱、卫粪、煤碳和日用工业品从水路集运至此,再从陆路运往冀(县)、衡(水)、枣(强)、南 (宫)、高(唐)、恩(县)、夏(津)、武(城)等地。而这一带的小麦、小米、杂豆、西瓜等农副产品则顺流直下天津。当时除码头外,还有一个较大的卸货场地。傍晚时分,大批船只渐渐停泊靠岸,长堤上下,摊贩叫卖声,船工号子声不绝于耳;入夜,堤河上下,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一番水上闹市的景象。 故城县境内有一段河道,乃当年隋炀帝征辽返回京都,由此弃驾登舟,好事者将这段河道冠以“回銮河”名称。隋以后,历代皇亲国戚,显宦大僚,常乘船路经故城。特别是清代的康熙、乾隆,据说八次乘船南巡。康熙还在故城运河段内选中巨人大汉李贞,充当随身侍卫。 不息的运河湍流,形成独特的“运河经济形态”,加速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季节性的篙工、纤夫、搬运工散布于沿河各个村庄。 今天的故城县城所在地——郑家口,相传有一郑氏在此运河上设摆渡口,因此而得名,简称为郑口。因这里地处水陆要冲,商贾云集,到清朝中后期已发展成为规模可观的较大集镇。据《故城县志》记载:“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这里已是全县唯一繁华的市镇。解放前郑家口并不是县城所在地,只是过往商船落脚的码头。它位于冀、鲁两省交界线上,大运河左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商埠。过去,它以水运码头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批中外客商。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城镇,三街五镇,店铺栉比,客货川流,自古以来素有“小天津卫”之称。 纵观故城县的形成和兴旺发达历史,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运河是产生和哺育故城县的摇篮,而商品流通则为这里的蒸蒸日上、经济繁荣,不断增强着造血功能。故城地域虽小,然而,今天的县城驻地郑家口,历史上确是南北水陆交通要冲,“前抱武城,后临广川,东交齐鲁,西接保真。燕齐交壤,旁临御河,数十万之岁运,及冠盖之舳胪,上下旁午,直抵天津”(《故城县志》)。京杭大运河绕城而过,舳舻衔尾,市井繁华,商贾云集,清代乡贤时廷珍有诗赞曰:“两岸多停沽客舟,帆樯影里酒家楼。橹声摇曳喧前渡,灯火高低照乱流。乐府谁翻商妇怨,踏歌争唱大堤头。六如老去繁华歇,莫向清溪记旧游。” 大运河蕴育了衡水的故城县、景县独特的民俗民风,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积淀。 景县,历史悠久,自秦置县,历代辖境多变。明初,省县入州。中华民国二年,改称景县。历史上,景县文化名人辈出,西汉大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吟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句;高长恭,北齐兰陵郡王,史载“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景县地处河北、山东两省交界,大运河纵贯县域南北。可谓自古以来人流、物流顺畅。景县除了前三位历史文化名人外,还有以治军严格著称的西汉名臣周勃之子周亚夫,汉时曾在这里任过行政首长,如今在县城仍有周亚夫衣冠冢。北齐皇帝高欢、高洋父子,雄才大略、长于治军,《资治通鉴》载:高洋“赤膊领军,冲锋在前”,一直打到辽宁北部,继而在邯郸临漳(古邺县)创立了北齐王朝,虽几十年后很快灭亡,但高氏一族和另一望族封氏,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做高官绵延了几百年。到清朝,任礼部尚书的景县人李孔嘉,曾陪乾隆皇帝从运河下船到景县视察,留下许多美谈。 景州塔是一座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物,位于景县城内,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