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5).doc

初中数学_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5).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7.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中,了解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理解对顶角,补角,余角等概念。 通过观察,交流,推理等过程掌握对顶角,余角,补角性质,并能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有条理表达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对顶角,余角,补角的认识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顶角,余角,补角性质的推理得出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引入新课 以华罗庚先生的话语引入:“生活无处不用数学”,使学生感受本课知识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二环节: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 1.借助动手操作展示,让学生自己找到生活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现生活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得出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定义,并能举出生活中的事例。 2. 出示任务单一,由于这一部分内容较简,所以采用直接口答,活跃气氛。 第三环节:通过微视频一,认识对顶角 通过微视频,出示剪刀的形象,让学生意识到可以用两条相交的直线表示剪刀的形象: 1234 1 2 3 4 让学生观察:∠1和∠2的位置关系? (学生能意识到这是相对的角,视频引导学生从角的顶点和边入手思考) 分析: ∠1的顶点:___ 两边:________ ∠ 2的顶点:___ 两边:__________ (会发现两角有共同的顶点,两边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方向相反,借助视频,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总结对顶角定义) 总结定义:两条直线相交产生的角中, 有公共顶点, 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对顶角。 通过视频问:还有其他的对顶角么?(学生快速反应,然后同桌两人互说对顶角的定义,以进一步加深认识) 进入任务单二:(给学生限时完成) 第一题教易,学生可自己得出结论 第二题稍微带点难度,学生借助此题会在脑海中再现对顶角的定义,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可选择同桌或四人小组简单讨论 通过以上环节,帮助学生认识定义,再脱离定义,让学生意识到对顶角的实质就是两条直线相交产生的。 第四环节 总结对顶角的性质 借助上一环节图形,提出问题: ∠1和∠2的大小?并说明方法? (学生容易想到用量角器或对折来测量大小) 在此设置问题,如果没有量角器,如何得出?(学生适当讨论) 引导学生借助平角定义或等式的性质得出:(得出过程可以师生共同得出,也可以先由学生挑战得出,适课堂具体情况而定) ∠1+∠3=180° 得到 ∠1=180- ∠3 ∠2+∠3=180° 得到 ∠2=180-∠3 综上所述:∠1与∠2都等于180-∠3 所以∠1与∠2的大小关系为∠1=∠2 问题2. ∠3和∠4的大小?如何判断? (学生在上一题的经验上,可以自己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此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得到结论:对顶角相等 同时完成学以致用(重点让学生理解对顶角性质) 第五环节:观看视频,理解并能正确区分余角与补角, 完成以下个问题. 此环节,创设了比萨斜塔这个生活场景图,通过视频展示来认识补角及余角。 视频展示内容包括补角及余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意识到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只与度数有关,而与角所在的位置无关。 视频完毕,接着让学生完成任务单四:在此活动中,学生在填表的过程中会有疑问,提示学生先将简单题目完成,小组内解决不了得题目,课留给老师,对于学生会的题目老师不再重复的讲,借助此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 第六环节: 探究补角及余角的性质 此环节为本课的难点,设置了以下活动 1234活动1.: 1 2 3 4 观察右图中,∠1的补角是___________, 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右图中,∠3的补角是___________, 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得出结论①: 同一个角的补角__________ 在此活动中,仍然借助剪刀中的数学,让学生自己理解,这条性质学生可以自己得出,可利用对顶角性质得出,也可利用180减得到,注重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2: 利用台球桌上的角来,发现红球的运动轨迹,红球运动的路线和台球桌的边框都可以用直线表示出来,就可以组成一幅几何图形,在这里面又有什么数学知识呢?吸引学生的注意,加深认识,也能与生活结合。 E观察右图中,与∠ 1互补的角是_______, E F F 与∠ 2互补的角_______ 如果: ∠ 1= ∠ 2 问 : ∠ADF和∠BDE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到的? 此环节,教师可有选择性的帮助学生,整理两个表达式,然后让学生观察表达式,得出结论。 可适课堂具体情况提高难度:提醒学生还有其他互补的角么?师生共同总结出另外两组互补的角: ∠ 2+∠ADF=180°∠ 1+∠BDE=180° 活动3: 在得出补角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变式 变式①: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