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八上历史 第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历史_八上历史 第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后反思 本课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高,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对辛亥革命有了一个全景式的认识。通过学习,对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课下与几位同学说交流时,都反映革命志士的奋斗事迹,以及他们体现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们,启发他们思考很多问题,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等。 同时,本课是八上历史中重要的一课,同时辛亥革命是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要真正理解其历史意义,需要结合辛亥革命前后200多年的历史,又牵扯到国体、政体的变化等抽象的知识,囿于学生的知识面与理解能力,加上后面几课的内容没有完全掌握,所以对有些抽象的知识的理解,感觉没有完全到位,可以通过“学以致用---为孙中山先生写颂词“环节,课下让学生充分搜集材料,指导其深入探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本课是对学生教学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极好课例,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鲜活生动,但是距离学生的生活又比较远,如何更好地在本课中落实思想教育,其方式策略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可以继续探索。 课标分析 2011版新课标关于本课的要求有两点: 1、了解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2、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本课内容包括两部分,“革命志士的奋斗” 和“武昌起义”,从逻辑关系上来说,“革命志士的奋斗”为“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涉及到的人物与知识点较多,但相对而言,理解的难度不大。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是重点,同时,因为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要联系前后两百年,囿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面,相对而言较难,所以应该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革命志士的奋斗”这一部分,尽管课标没做具体要求,但是革命英烈们的奋斗事迹和表现出的英勇的品质和献身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极好素材。基于以上对课标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起义)情况,了解武昌起义的情况,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历史贡献;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培养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认识并学习革命志士们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中国历史八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的第二课。辛亥革命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一样,是中国近代化艰难历程中的又一次新的探索。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它上承戊戌变法,下启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课共分有两目: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虽然内容较少,但牵扯的知识非常多,所以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外迁移。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同时,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在各个学习环节,注意进一步强化和点拨。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初中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学习中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究。 部编八上历史《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 学 校 主讲人 教学形式 新授课 课标要求 1.了解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2.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起义)情况,了解武昌起义的情况,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历史贡献;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培养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