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应用问题本质__突数量关系分析主线.docVIP

抓应用问题本质__突数量关系分析主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抓应用问题本质 突数量关系分析主线 浙江衢州柯城区新华小学 吴刚妹 邮 编: 324000 电子信箱: qzwgmd@163.com 【摘 要】准确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应用问题的关键, 是应用问题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时, 特别要训练学生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题中抽取出来,对重点句中、示意图及不变量中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量关系 形成策略 解决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材中应用问题有严谨的知识体系和清晰的编排脉络,而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应用问题不再独立分单元、分类教学,整合到了其它领域,突出了应用问题的应用性。那么,一些教师就认为,新课标下的应用问题教学是否不需要分析数量关系呢? 笔者认为,如果不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就很难从复杂的情境中提炼出有用信息。因而分析应用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仍是解答应用问题的核心,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法宝”。多数老师关注了情境教学,却淡化了数量关系的分析环节;导致学生解应用题时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导致学生解应用问题能力普遍下降。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抓住问题的本质,突出分析数量关系这一主线。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在问题情境中提炼出数量关系。 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它的数量关系:?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关键是总数量要和总份数对应。 案例1 小红从甲地到1200米的乙地去办事,去时每分钟走40米,返回时每分钟走60米。小红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走多少米? 多数学生列成:速度之和÷2=平均速度 (40+60)÷2=50(米/分) 那么,用(40+60) ÷2来列式计算错在哪里?从数量关系入手,用对应思想分析 分析:求小红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走多少米?就是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什么?从而从问题情境中提炼出数量关系。总米数÷总时间=平均每分钟走的米数,再引导学生找到该题的总米数指的是多少,总时间是什么的时间?这二个量是否对应。 往返的平均速度对应的路程是1200×2= 2400(米),对应的时间(往返时间),1200÷40=30分钟,1200÷60=20分钟,30+20=50分钟。 数量关系:总路程÷总时间(往返的时间)=平均每分钟行的米数??? 列式:1200×2÷(1200÷40+1200÷60)=48(米/分) 因为往返走的时间不一样,所以(40+60)÷2是不对应往返的平均速度的。 重要的不是平均数的含义,而是应怎样从问题情境中去提炼出数量关系,从数量关系入手,根据已知量与末知量的关系,找到需要求出的量,从而正确解决相关平均数问题。降低错误率,提高正确率。 2. 在重点句中分析数量关系 应用问题中的重点句是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从题中找到重点句,引导学生理解此句中隐含的数学知识,等量关系,从而使问题的解答,数量关系的分析趋于简单、明朗。 案例1 已知树高和影长的比是,测得树高3.5米,它的影长为多少米?如果同时测得影长为3.2米 学生在解这题时会纠结在计算方法上,不知用乘还是用除。如果老师从比的概念出发,这一重点句分析“树高和影长的比是”,得到数量关系,树高:影长=,推出求影长,就是求后项,也就是求除数,用除法计算。3.5÷=1.4(米)同理,求树高,从等量关系中知道:就是求前项(被除数),用乘法, ×3.2=8(米)。当然也可以用方程解。 从重点句分析,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化难为易。给学生指名了分析的方向,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分析、思考,逐步积累和感悟,悟出在怎样的题里选用怎样的方法分析。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隐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提升。 3.在示意图中分析数量关系 采用画图、列表整理信息等手段分析数量关系,直观、清楚,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对应的量,弄清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在问题与条件的图文对应的分析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分析的方法,它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基本策略。 案例3 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第二次用去15米,第三次用去比前二次的总和少2米,剩下的电线占全长的25%,这捆电线长多少米? 解题时,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根据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求这捆电线长多少米?就是求单位“1”的量。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已知量÷已知量的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这捆电线长), 找准已知量相对应的分率,理清解题思路。 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已知量(15×2-2)米对应的分率是1-- -25%,即28千米,对应的分率是1-- -25% 正确列式:(15×2

文档评论(0)

c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