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习题
学习目标
1.会建立本章知识结构图,能完整梳理本章知识。
2.理解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特点并进行应用。
3.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重难点
力臂的画法,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滑轮组的特点及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
杠杆
生: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
师:重点讲解力臂的定义及画法,强调力的作用线的定义。总结画力臂的方法。根据方法完成多媒体出示的题目。
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师生共同纠正。
生:完成学案中杠杆平衡条件的知识梳理。
师:重点讲解如何通过杠杆平衡条件区分省力和费力杠杆,让学生思考回答。
生:小组合作讨论,通过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生:完成学案中的例1和例2.展示答案。
师:重点讲解例1,关于杠杆动态平衡问题的解法。
滑轮组
生:自主完成学案中滑轮组的特点的知识梳理。
师:重点强调滑轮组竖直拉动时,拉力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水平拉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有关,与动滑轮的重力无关。
生:完成学案中机械效率的知识梳理。
师:重点强调滑轮组的三种计算方法。
生:完成学案中例4.展示答案。
师:重点讲解解题步骤的规范性,计算公式的选择。本题目的关键是解决动滑轮的重力。本题的另一个误区是两次的机械效率的不同的,因为物体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生:完成多媒体出示的对应训练并展示答案。
师:点拨、纠正。
生:完成学案中的例5
师:重点讲解斜面的额外功的产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例5恰好斜面摩擦力不计。
生:总结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计算有无类似之处,小组合作讨论。
师:点拨、总结
生:完成例6
师:重点强调如何改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生:完成对应训练
师:订正答案
师:师生共同总结滑轮组、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生:总结整理,完成当堂检测
师:订正答案。
生:课堂小结
师:布置作业
学情分析
本节是对压强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对压强进行了学习,再学习这一节应该是水到渠成,这节的难点是学生对液体的压强无法感受到,因此,这节课应用了大量的实验让学生去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大小不同。由于学生对实验的操作不是很熟练,所以,学生在对实验学习的过程有一些欠缺。今后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
效果分析
对本节课的课堂效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定的效果,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活动参与度高,学习情绪高昂,提升明显,学生能从题目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高质量表达。学生能提出问题,能联系实际,及时迁移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好了引导者的角色,能针对不同层次与个性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深入浅出,点拨得当,反馈及时。
能够运用分组实验、多媒体、电子白板等资源,有效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这节课的优点,再接再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知识的基础和铺垫。本节安排了 “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评测练习
1、如图所示容器内装有某种液体,在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点的液体压强的关系为: ( )
A.PA=PB B.PAPB C.PAPB 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是两个容积相等,高度相同,底面积不相等的容器(SA>SB),装满同种液体,对于两容器底受到的压强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PA>PB B. PA=PB C. PA<PB D. 无法确定
3.连通器日在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质量为100g底面积为20cm2的薄壁容器中盛有500g水,将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容器内水深h为20cm,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ρ水=1.0×103kg/m3,g取10N/kg)
课后反思
我从本节课的优点、不足和今后改进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优点:1.本节课目标制定具体,紧扣教学大纲。
2.分组实验,让学生充分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历史_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地理_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地理_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地理_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地理_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数学_11.6零指数与负整指数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初中数学_11.6零指数与负整指数幂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初中数学_回顾与总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3).doc
- 初中数学_回顾与总结教学课件设计(精选3).ppt
- 初中生物_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