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docVIP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初始经验性 抗菌药物治疗 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旨在降低细菌感染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其原 则是覆盖可迅速引起严重并发症或威胁其生命的最常见和毒力较强的病原菌,直至 获得准确的病原学培养结果。因此,有效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需要选择具有杀菌 活性、抗假单胞菌活性和良好安全性的药物。 图1发热和中性粒细胞缺乏总者的初始抗閨州物治疗 高危患者需要住院治疗,静脉应用可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严重革兰阴性菌 的广谱抗菌药物。推荐单一使用抗假单胞菌卩内酰胺类药物,包括哌拉西林■他I些巴 坦、头砲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或美罗培南)或帕尼培南? 倍他米隆)、头砲毗府或头抱他噪。当有并发症[例如低血压和(或)肺炎]、疑有 或确诊为耐药菌感染时,可加用其他抗菌药物。 尽管革兰阳性菌为发热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血流感染的主要原因,但初始治 疗加用万古霉索并不能使发热时间缩短或总病死率明显降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是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中最为常见的血流感染病因,但该类病原菌致病毒力较弱、 很少引起病情迅速恶化。此外,过度应用万古霉索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并可能导致肠球菌属耐药发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敏感性下降。因此,不推荐万古 霉索(或其他抗需氧革兰阳性球菌活性药物)作为发热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标 准初始抗菌纱物治疗的一-部分。此外,包括头抱毗丿厉、碳青霉烯类和哌拉西林■他卩坐 巴坦等单药治疗可以覆盖草绿色链球菌,可用于治疗有口腔黏膜炎的发热伴中性粒 细胞缺乏的患者。 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形下,在发热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初始经验性用纱中 需要加入抗革兰阳性菌活性的药物,例如: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有其他严重血流 感染证据;②X线影像学确诊的肺炎;③在最终鉴泄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前, 血培养为革兰阳性菌;④临床疑有严重导管相关感染(例如经导管输液时出现发冷 或寒颤以及导管穿刺部位周围蜂窝织炎,导管血培养阳性结果出现时间早于同时抽 取的外周血标木);⑤任一部位的皮肤或软组织感染;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菌、耐万古霉索肠球菌或耐青霉索肺炎链球菌定植;⑦已预防应用氟嗤诺酮类药物 且经验性应用头砲他噪治疗时出现严重黏膜炎。可以选择的药物包括万古霉索或替 考拉宁或利奈专胺。 对于低危患者,其初始治疗可以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推 荐联合口服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也可以单用左氧氟沙星。在两项大型安 慰剂对照研究中,联合口服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疗效与静脉应用抗菌药 物治疗相当。对接受氛隆诺酮类预防的患者,丿勺选择卩内酰胺类药物治疗。如果低危 患者接受门诊治疗,需要保证密切的临床观察和恰当的医疗处理;病情加重的患者 最好能在lh内到达医院。如患者不能耐受11服抗菌药物治疗或不能保证病情变化及 时到达医院,应住院治疗。反复发热或岀现新的感染征象必须再次住院,按标准的 静脉广谱抗菌纱物经验性用约常规进行治疗。 相关链接: 一、流行病学 10%?50%的实体肿瘤患者和>80%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21个疗程化疗 后会发生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有关的发热。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 感染相关死亡率高达11.0%。在H前国内医疗条件下,当外周血WBCV0.5M09/L时, 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感染症状常不典型,常见的感 染部位有上呼吸道、肺部、消化道、皮肤软组织和血流。消化道感染发生率增加与 黏膜屏障受损有关,越来越受到重视。有10%?25%患者出现血流感染,其中大多 数为有长期或严匣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者,而血流感染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感 染的发生、严重程度及临床过程与屮性粒细胞缺乏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相关。 在世界范围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致病菌谱发生了很大的变迁。预防 用药的广泛使用等使得革兰阳性菌感染变得更为普遍。国内一些血液病中心的临床 研究数据显示,血液病患者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从20世纪90年代末 起,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逐渐上升。有血液病中心报告2000至2004年间革兰阳性菌感 染率超过50%,而近儿年來,革兰阳性菌感染率未见明显增加,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这种变化可能与20世纪90年代起,第3、4代头他菌索以及碳青霉烯类等广谱抗菌药 物的应用逐渐频繁有关;但随着近年来对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重视程度增加,万古霉 索等抗革兰阳性菌费物的合并应用增多,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发生率没有发生明显变 化。值得更视的是,我国耐纱性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属在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 屮引起的感染数量呈增加趋势,包括超广谱卩内酰胺酶(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和克 雷伯菌属,阳性率分别达到50%?60%和40%—50%;耐药革兰阳性菌,例如耐甲氧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