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传统音乐看“雅”“俗”文化关系.docxVIP

从我国传统音乐看“雅”“俗”文化关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我国传统音乐看“雅”“俗”文化关系 在我国,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归传统音乐的范畴。传统音乐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宫廷雅乐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用于祭祀、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为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并受厚古薄今的观念支配,宫廷雅乐往往沿用古乐或摹拟古乐,肃穆庄严有余而活力不足。宫廷燕乐是宫廷中饮宴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的音乐。这种音乐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经过挑选和加工改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需要。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古琴是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擅弹古琴著称。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从“载弹载咏,爰得我娱”的音乐功能观,到“心平气定”、“清微淡远”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其他文人音乐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文人念诵诗词、古文时的吟诵歌调等。我国的宗教音乐主要指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佛教音乐是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节日庆典中所使用的音乐。佛教在印度创立时期就已使用音乐,随着佛教向亚洲和世界各地的传播,佛教音乐吸收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成分,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或西域少数民族音调。道教音乐是在道教的斋醮和其他活动中配合使用的音乐。道教音乐是在吸收了我国民间音乐、西域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在各类传统音乐中,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可以算作雅音乐,民间音乐是俗音乐。 自古以来,我国的俗音乐都要比雅音乐有更大的覆盖面,拥有更多的知音。这其中有几个原因。第一,中国存在着一个相当大的所谓“亚文化层”,这是一个将文化艺术作为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消遣娱乐、愉悦生活的人群。比起将艺术作为哲学、历史、文化的反思和艺术手段的探索的所谓“精英文化层”的人群来,“亚文化层”人群的数量要大得多。他们的需求,决定了俗音乐在整个音乐中的比重和地位,也为俗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基础和出路。第二,俗音乐比雅音乐有更强盛的生机。尽管历代封建统洽者对它持鄙视和压制的态度,使它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甚至是扭曲生存的状态,但它一直生生不息,衍化出众多的品种和丰富多采的音乐风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品种和曲目浩如烟海。据本世纪80年代的调查,我国有341个说唱曲种、317个戏曲剧种、*****种民间舞蹈,以及不计其数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歌舞音乐的曲目、剧目。这些音乐真正为广大人民所拥有,无论是题材内容、体裁形式和风格,它们都更切近普通老百姓的欣赏需求和欣赏习惯。 其次,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宫廷雅乐盛行于周代。当时统治阶级十分重视雅乐的政治作用,对于典礼中使用的特定乐曲和演奏顺序、乐器的种类和数目、乐器的陈列方位,甚至乐师就位时所走的路线,都有严格而僵硬的规定。在君主制和为少数贵族歌功颂德的前提下,雅乐的气氛庄严呆板,沉重压抑。即便是这样,周代的雅乐中还是渗透了民间音乐的成分(注1)。雅乐兴盛了近400年,到春秋战国时期,其政治作用随着周朝中央政权的衰落而逐渐消失。诸侯贵族们对雅乐感到厌烦而喜爱俗乐。《乐记》记载:战国时魏国的建立者魏文侯正襟危坐,严肃庄重地听古乐,生怕自己会打瞌睡;但在听新兴的民间音乐郑、卫之音时,却从不知道疲倦(注2)。这种风气的盛行,曾使孔子发出“礼崩乐坏”的感叹。汉代以后,宫廷音乐中带有娱乐性质的部分,已是大部分引用当时的民间音调了(注3)。唐代以来,宫廷设置了管理音乐表演人员的机构——教坊,专门教习当时流行的俗乐,以供宫廷享乐。唐玄宗时,长安教坊曾多达*****人。这时,宫廷对于民间音乐还有所筛选和改编。自南宋以后,由于民间音乐的迅速发展和提高,在社会上越来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宫廷演出也就越来越多地直接从民间召艺人入宫供奉,教坊的作用逐渐缩小,以至清代完全废止。 我国宗教音乐中也吸收了大量民间音乐的成份。汉代,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中原有的佛经的歌唱——“梵呗”也一同进入中国国土。但这种外来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梁释慧皎所著《高僧传》记载:“自大教东流,乃译文者众,而传者盖寡。良由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促;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词长。”为了使佛教文化在中国这块积淀了深厚文化根基的国土上站住脚,公元4世纪前,出现了具有中国音乐风格的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