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列夫·托尔斯泰》精品教案.pdf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列夫·托尔斯泰》精品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列夫 ·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文本特点发掘 《列夫•托尔斯泰》系名家写大师,自然非同凡响。表面看,作者描绘的是一幅 “肖像 画”,实质上,却是在揭示大文豪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茨威格用一篇短短的文章,从一 个非常特别的角度,帮助我们理解了一个天才的灵魂。 从内容看,本文有如下特点: 1.在层层铺垫、步步蓄势的基础上,集中且反复地描写托尔斯泰 “黑豹似的目光”,让 读者沿着这样的目光,洞察到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和伟大的灵魂。 2.课文结尾耐人寻味,托尔斯泰可以 “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但是,“作 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 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有了那样的目光,他便把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和了解自身当 作了他一生的幸福,但是他却不能享受到世俗的幸福,有自己内心的痛苦。他的幸福是欠 缺的,却是最为丰满的,最有意义的。他的精神和灵魂才因此而更加伟大。 3.《列夫 ·托尔斯泰》立意构思出人意表,那就是雕刻出托尔斯泰那颗伟大而丰富的 灵魂,并向世人揭示一个重要的道理:天才的灵魂往往栖居在那些简陋而平凡的躯体之中, 并不见得要凭借光彩的外表。 从写法上,有如下特点: 1.丰富的想象。本文因为是集中笔墨对人物的肖像进行刻画,与肖像画有异曲同工之 效,所以,被称作是为托尔斯泰描绘的一幅 “肖像画”。但是茨威格描绘的肖像并不呆板、 乏味,而是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本文中或借助于修辞发挥 想象,或结合情境赋予人物肖像以更深刻丰富的内涵和韵味,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头发 “像 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热带森林般茂密”,不仅写出了头发的特点,而且生动形象,拓宽 了读者思维的空间。纵横驰骋的想象,使得本来呆板的肖像描写充满情趣,让人产生无穷 的遐想。 2.全文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奇特而又贴切,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由此展开对人物的描绘。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还为我们揭示了托 翁深邃的精神世界。既形象生动又入木三分。 3.先抑后扬,别具匠心。在文章中,作者一点也不吝啬笔墨来刻画托翁的丑陋:多毛, 让人畏缩的粗劣,失调、崎岖、平庸,忧郁、消沉、愚钝和压抑,丑陋可憎,甚至毫不客 气地称之为 “侏儒”!已经到了丑化的地步,是赞扬还是贬损?这其中正蕴藏着茨威格的 独具匠心:粗鄙失调的外貌是用以反衬托尔斯泰那极富才气,极具洞察力的犀利目光。这 种先抑后扬的艺术构思的效果是不仅让人领略了托尔斯泰眼睛的独特魅力,而且也感受到 他那粗鄙的外貌带给人的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整个形象极其丰满,气韵生动。 4.本文的语言总是呈现出这样一种特色:在看似极尽贬损的词语中,满含着对托尔斯 泰的无限敬意,并由此迸射出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作者因为仰慕托尔斯泰那颗伟大灵魂而 以难以遏制的澎湃激情展开了热情洋溢的议论与描写。 (二)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课文从表面看,描绘的是一幅 “肖像画”,实质上,却是在揭示大文豪深邃而卓越的 精神世界。教读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读懂托尔斯泰的丑陋,读懂托尔斯泰的目光及其深处 的灵魂,读懂茨威格写作本文的最大奥妙,最精彩之点。 2.由于是翻译作品,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力图体现在学 生个人感受和个性理解的参与、交流、碰撞下达成共识,获取新知的教学过程。应避免肢 解式的分析和空洞的总结。 二、学情分析 1.本课词语较多,鉴于本班学生基础知识存在一定问题,应该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词语 音形义的学习与积累,扫除文本理解的障碍。 2.本班学生已经阅读过茨威格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在其中的 《逃向苍天》一篇中了 解到了托尔斯泰内心的矛盾痛苦,看到了托尔斯泰最终出走,与贵族身份决裂,与家庭决 裂,这对托尔斯泰缺少 “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句话的理解有一定帮助。 3.从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对课文使用大量的篇幅刻画托尔斯泰外貌的丑陋粗劣,却没 有降低其在读者心中的高大形象的原因存有疑惑,这正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的着力点。 4.学生学习过一些写实性的肖像描写,但对于本课如此大量使用比喻,而且具有强烈 夸张色彩、漫画式的肖像描写,学生接触较少,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障碍。 5.通过肖像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学生很少见过。他们对肖像描写的理解往 往只停留于表面,简单地形成对人物外貌特征的了解,而对于肖像描写和揭示人物内心世

文档评论(0)

金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