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湘教版新必修一提纲.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冃系 「地冃系 其他行矍」 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 1、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发光)、星云(发光)、行星、卫星、流星、彗星、 星际物质都是天体。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如图 1 算他恒星] 卜*氏河宗 点阳杲I 河并卑帝 (二)太阳: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 太阳大气的分层:从外到内依次为日冕层(厚度大,亮度小)、色球层(厚度较小,亮度较 小)、光球层(厚度小,我们看到的太阳光都是从光球层发出的); 3、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 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的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3、各层的太阳活动: 光球层一一黑子;色球层一一耀斑、日珥;日冕层一一太阳风; 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周期是 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 无线电短波通讯 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 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在两极地区与大气碰撞产生极光现象; 与地震、水旱灾害等有关;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地震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存在;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共面性(公转轨道面之间的 存在; 二、太阳及太阳系: (一)太阳系 1、组成: 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小行星带位于火与木之间。 2、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性体现在其结构特征与运动特征上 水、金、地、火是类地行星( 离太阳近,体积、质量都较小) 一一结构特征; 木、土是巨行星(体积、质量巨大); 天王、海王是远日行星(距太阳远,体积、质量中等)。 夹角都很小)、 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3、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①太阳光照稳定; 安全的宇宙环境(各行星各行其道); 日地距离适中T地球温度适中(有介于 o— 100C的温度)7有液态水 地球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T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T有适宜生物呼吸的 (1) 含义:地壳中岩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地面震动。 (2) 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3) 烈度:地震释放的能量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地球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纵波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 物质,横波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 (2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从外到内: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地核(外 核、内核); 地壳和地幔的界线是莫霍界面(经过此界 面,横波和纵波速度都明显增加),地幔和地核的界线是 古登堡界面(经过此界面,横波突然 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岩石圈包括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薄不一,大陆地壳较厚-39-41千米,大洋地壳较薄 5-10 千米)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占据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大气; 地球自转周期短也是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的原因。 四、地球的演化(一)地层与化石1、地球的年龄约为__46亿___。2?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地层(沉积岩层)和化石3?地球演化史、主要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图流水恢谷、河谷、黄土高原千沟万玺的地表形态;宙代纪主要地理事件及主 要特征 四、地球的演化 (一)地层与化石 1、地球的年龄约为__46亿___。 2?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地层(沉积岩层)和化石 3?地球演化史 、主要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图 流水恢谷、河谷、黄土高原千沟万玺的地表形态; 宙 代 纪 主要地理事件及主 要特征 矿产 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 植物 大灭绝: 65%海生 无脊椎动 物和恐龙 灭绝 显 生 宙 新 生 代 第四纪 新近纪 :古近纪 造山运动(喜马拉 雅阿尔卑斯山系) 第四纪进入大冰期 人类时代 哺乳类时代 被子植 物时代 中 生 代 1白垩纪 黄太平洋地 壳运动剧烈,形成 咼大山系。 金属 矿产、 造煤 时期 爬行动物时 代 裸子植 物时代 侏罗纪 三叠纪 丿 、 大灭绝: 60%海生 古 生 代 :二叠纪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欧亚大陆和北美大 陆基本形成,东北 华北抬升成陆地 造煤 时期 两栖动物时 代 鱼形动物时 代 无脊椎动物 时代 蕨类植* 物时代 藻菌时 代 无脊椎动 物和原始 鱼类、两 栖类全部 灭绝 奥陶纪 :寒武纪 兀古宙 刖 寒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