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非公共外交的多维解构:以JICA为中心.docxVIP

日本对非公共外交的多维解构:以JICA为中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对非公共外交的多维解构:以JICA为中心 一、 问题的提出 1965年,美国学者埃德蒙·葛里昂(Edmund Gullion)首次提出了“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的“古典概念”。其认为,“公共外交”是“旨在处理公众态度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它包含超越传统外交的国际关系领域,政府对其他国家舆论的影响,一国私人利益集团与另一国的互动以及外交使者与国外记者的联络等。” Edmund A. Gullion. “What is Public Diplomacy”. http:///murrow/Diplomacy.公共外交不同于传统外交,虽然两者本质上都是政府维护国家利益,但它们的实现方式却有所不同:前者以改善本国形象,转变目标公众判断,形成有利舆论,进而影响他国政策;而后者则是于谈判桌上互动交锋,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一论述在提出后不久便迅速进入官方和学术话语体系,并被付诸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的具体实践,逐渐成为一种同传统外交迥异的理论和实践范式。当今世界,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一道,共同构成国家总体的外交战略。 相比于世界上其他“正常国家”,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在传统外交范畴受到了国际法的严格规制,不仅完全断绝了军事外交的可能性,连独立从事政治外交的能力都大为弱化。 刘国华、李阵:《战后日本的公共外交》,载《日本学刊》,20XX第4期,第19页。此外,经过战后20年“高度经济增长期”的飞速发展,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资源短板”和“政治侏儒”依然是制约其进一步成长的两个挥之不去的“梦魇”。而非洲不单自然资源丰富,在联合国也拥有很大发言权,契合日本的核心需求。可以说,施行以对外援助(ODA)为先锋的对非公共外交不仅是其战略维度的现实需要,也是其“扬长避短”“曲线救国”的无奈选择。 当今学界关于日本对非援助的研究较多,但其大部分基于传统的国际政治学科视角,即集中于研究日本在政治、经济等“硬实力”层面对非洲的直接援助,以期发现过程中两方互动关系的内在变化与国家利益的重新分配。 参见王金波:《日本对非援助战略研究》,载《国际经济合作》,20XX第2期,第28-32页;钟伟云:《日本对非援助的战略图谋》,载《西亚非洲》,20XX第6期,第14-19页;周玉渊:《从东南亚到非洲:日本对外援助的政治经济学》,载《当代亚太》,20XX第3期,第107-124页;王平:《日本对非政府开发援助述评:外交战略的视角》,载《外交评论》,20XX第6期,第113-126页;胡令远、王盈:《日本对非外交的新理念、新动向及新挑战—以20XX入常受挫为起点》,载《东北亚论坛》,2014第6期,第71-82页。即使是国际上研究日本ODA援助的顶尖学者艾大伟(David Arase)、罗伯特·奥尔(Robert M.Orr),也是采取的这一研究路径,一致将日本ODA的实践与“公共外交”理论框架相割裂。 参见David Arase, Buying Power: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Japans Foreign Aid,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1995,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Inc;Robert M.Orr Jr., The Emergence of Japans Foreign Aid Power,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0。然而,援助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援助主体在受援国建构正面形象的过程,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当地公众,使其对主体产生积极的态度转变,进而变相地实现国家利益的扩展延伸。而纵览当今关于日本公共外交的相关文献,从研究对象上看,将日本作为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非洲作为其目标客体的专项研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基本上是研究领域内的“盲区”和“开拓地”。研究方式上,以廉德瑰、刘国华为首的诸多学者都习惯于对日本整体的公共外交行为进行概括、总结和分析,着重关注诸如特点、历史、局限等宏观维度的问题,但较少微观层面的、对单一案例的深度阐释。且部分研究中虽然也明确提到了日本公共外交实践中日本官方与其各非盈利组织之间的连结性行动,但却并未充分意识到20XX成立的新“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简称JICA)隐含的巨大公共外交潜力以及其在当下日本对非公共外交中发挥的中心与纽带作用,特别是在JICA统合了ODA协调与志愿者派遣等双重职能之后,对外援助得以借助驻非志愿者与非洲民众的实地“基层互动”过程“外显”而出,显著提高了其对非公共外交效率。但是,当前的学者们还是习惯沿用旧有的ODA研究取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