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行为矫正 异食行为矫正案例 异食行为矫正案例电子讲义.docVIP

残疾儿童行为矫正 异食行为矫正案例 异食行为矫正案例电子讲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3 页 共 NUMPAGES 3 页 残疾儿童行为矫正 异食行为矫正 一、异食癖 异食癖(pica)也称嗜异癖,特指小儿持续性地咬食一些非营养的物质,如泥土、纸片、污物等。大多发生于2~6岁小儿,男孩多于女孩。异食癖在儿童期可复发或一直延续到青少年直至成人。 二、异食癖的行为表现与鉴别 1.行为表现 典型表现为咬食玩具上的油漆、灰泥、带子、头发、衣服等。较大一点的儿童还会吞食黏土、污物、动物粪便、石头、棉花和纸张等。 可造成各种并发症,如吞食污物、粪便等,可引起肠道寄生虫病;吞服石头、破布、头发等可造成肠梗阻;大量吞食黏土,可导致血液缺锌;吞食大量灰泥,可致铅中毒。 2.鉴别 (1)发病于儿童期,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 (2)嗜食通常不作为食物的物质,如墙壁灰土、纸屑、砂、小石子、毛发等; (3)不是由于其他疾病(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缓、肠道寄生虫感染、缺铁性贫血等)所致。 三、儿童异食的原因 1.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尤多见于脑与植物神经发育不全者。 2.某些儿童患有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等寄生虫寄生于肠道,引起感染等一系列症状。如蛔虫分泌的毒素直接刺激肠管,或钩虫寄生引起贫血,也会有喜食泥土、生米、煤渣等异食癖现象。 3.某些儿童患有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贫血时血液中含氧量减少,而呈低氧血症,从而引起组织和器官功能的减退,也可以引起异食癖。 4.部分儿童的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锌是一种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含量甚少,但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锌参与体内很多种酶的代谢活动,如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分裂、生长及再生、味觉的形成。缺锌可引起很多器官和组织生理功能异常。如厌食症、异食癖、生长发育迟缓、伤口不愈、味觉嗅觉及视觉减退、反复感染、口腔溃疡、痤疮等。经血、发化验检查可确诊。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些儿童对食品需要的满足与否,不是以是否吃饱为标准,而是以嘴的运动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来衡量,因而有些家庭条件较差者———特别是农村孩子,就易见吃泥土等异食癖。 四、异食癖的矫正方法 1.厌恶疗法 又叫“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它是应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是: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厌恶治疗的形式以有下列三种: 第一种是电击厌恶疗法。即将求治者习惯性的不良行为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一旦这一行为反应在想象中出现就予以电击。电击一次后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反复电击多次。治疗次数可从每日6次到每二个星期一次,电击强度的选择应征得求治者的同意。 第二种是药物厌恶疗法。即在求治者出现贪恋的刺激时,让其服用呕吐药,产生呕吐反应,使该行为反应逐渐消失。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吃有关的行为障碍,如酗酒、饮食过度等,其缺点是耗时太长,且易弄脏环境。 第三种是想象厌恶疗法。即将施治者口头描述的某些厌恶情境与求治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厌恶反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操作简便,适应性广,对各种行为障碍疗效较好。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想象中主动呈现厌恶景象,并让这一景象与某种适应不良的冲动(或行为)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有心理医师还设计用想象恶心呕吐来抑制异食症,但想象的方法究竟不如实际的、具体给予的刺激那样有效。通过想象厌恶刺激来矫治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又称内隐致敏法(Covert Sensitization)。对于隐入悲观失望状态的失恋青年,内隐致敏法对于消除其痴情有一定的效果。有人说内隐致敏法所起的作用与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镜相同。 运用厌恶疗法进行治疗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强度,通过刺激确能使求治者产生痛苦或厌恶反应,持续的时间为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如强迫观念患者,用拉弹橡皮圈法进行治疗,头几天,当强迫观念出现时要接连拉弹30~50次,才能使症状消失。另外,要求求治者要有信心,主动配合,当治疗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必要时最好取得其家人的配合,这样效果会更好。 2.矫正案例 (1)基本情况 某儿童,9岁,智力中度障碍。生后一直母乳喂养,14个月时断乳,同时学会走路。该生最初只是在走路过程中,偶尔拾起路边的土块或纸屑进食,父母经常严厉呵斥,结果不能改变其行为。严重时,不论什么,只要能吞到肚子里都要吃。如棉球、线头、纸屑、海绵及柴油等。经详细检查未发现有其他病症,血象正常,便常规未见虫卵。 (2)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