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之由来与发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Z由来与发展 屮国诗歌之由来与发展,可谓源远流长,概括起来,无非源、流、潮、落四大阶段。诗经楚辞 之风骚,乃其源;汉魏六朝之古风,乃其流;唐诗宋词之今韵,乃其潮;至于元、明、清,乃戏剧 产生与发展的时期,对于诗歌來说,虽时有浪花与漩涡呈现,但已进入跌落阶段。尽管清代干隆年 间诗词有一段所谓屮兴时期,但这也否定不了元、明、清乃诗词跌落阶段的大势。若无此一时Z漩 涡出现,则诗词发展早就进入破灭吋期了。诗词发展到近代,由于取消国学教育加之白话文的兴行, 诗词已是余烬半熄,走向了灭亡阶段。这就是屮国诗歌历史之概况。本章主要叙述源、流、潮三大 阶段。 一、诗歌之源——诗经与是辞 屮国乃最早的诗歌国度。早在远古部落联盟时代,部落联盟酋长手下,便设有专门管理诗歌音 乐的官员,例如舜帝吋的乐官名夔。《史记#8226;五帝本纪》有此记载:“舜曰:然。以夔为典乐, 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合声,八音能谐, 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虽然那时以石为乐器,但却配以 “诗歌” 了(“于”读耐,应词也)。又:“于是,大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凰来翔。天下明 徳皆口虞消始。”九招乃招致杲物之乐,故曰“九招”。当是九大图腾部落合成的部落联盟之歌,如 同今之国歌-样。后人因“招”乃乐曲,故变手字偏旁为音字偏旁,而得“韶”字,这应是韶字的 最早字义。故“九招”又谓之“九韶”,分为九章,每章各颂一个图腾,即后人所谓的“九韶”或 “韶乐” To在古代“九”为大数,乃概数而已,并非只有九个部落。有点说远了,但有一点是不 容置疑的,即从部落联盟时代起,各个时代都有专门管理诗歌音乐的乐官。乐官的主要任务,就是 收集和整理民间的乐曲、诗歌或歌谣,加以整理,然后用以教化儿童(“教稚子”)。这也是最早的 国家教育机构了。从孔子教育儿子就可以看出,古代对诗歌的教育作用是相半重视的。《论语#8226; 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尝独立”是说“孔子一个人(曾经)站在院子里”。“鲤”乃孔子的儿子孔鲤。“诗”即诗经。孔 子在这里指出:不学诗经,就难以出言说话。或者说,不学好诗经,就不会说话。当然这里的“言” 是指雅言,即符合文理的全国通行的国语,不是俚语土话。 诗歌乃最早的文学体裁,还没有出现文字以前,诗歌就己经存在了。这是因为诗歌源于劳动。 大家都知道,集体劳作吋,人们往往要喊号子。号子具有节奏,可以调动人们同吋用力,使合力集 ?Po号子源于劳作时呼、吸气发出的喔喑声,因此具有节奏。后來人们便编一些歌词,用于号子屮 喊唱,这些歌词便是诗歌的雏形。将劳动号子编成歌,边劳动边随着节奏歌唱,这亦能减轻人们的 疲劳。例如《帝王世纪》所记载的《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就是一首有文字历史以前流传下来的古老诗歌。据《帝 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太平,国无税敛,官无俸禄,民风纯朴。庶民过着“日出而作,日 入而息”,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自食其力的生活。那吋,尚未进入贫富两极分化,乃一原始自然 的和谐社会。人民劳作或闲暇时候,便作歌自娱。据传,《击壤歌》乃当时五十位长者击壤吋咏唱 Z歌。击壤,当是平整田壤或筑路夯土Z劳作。由此可知,诗歌最早源于劳动,这是无可非议的。 该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对我来说,滂王对我乂有什么好处呢?滂力,滂王的好处。力,通“利” 也。可见那吋的帝王并非暴力统治者,而是与庶民平等的领头人,亦是自食其力者。《史记#8226; 五帝本纪》记载,虞舜未“摄行天子之政”前,亦是耕作之庶民。史云:“舜,冀州之人也。舜耕 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文中“历山”,山名;“雷泽”,湖泊之名; “河”指黄河;“寿丘”、“负夏”均地名。这里说,舜在历山耕种田地,在雷泽捕鱼,在黄河之滨 制作陶器,在寿斤.制作陶器以外的其它用具,有吋去负夏(一名“负瑕”在今山东兖州北)。就吋, 适吋。可见半吋社会是多么平等和谐,令人生羡。 另一首古老诗歌乃虞舜吋期流传下来的一首诗歌,名为《南风歌》。据传,这是虞舜弹琴吟唱 的一首歌,表现岀虞舜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怀。故有“舜耕历山,历山Z人皆让畔;渔雷泽,雷 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蹴。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见《史 记#8226;五帝本纪》)。让畔,将[II之边沿多留出以让与邻。让居,将居所让给别人。苦縦 (g#365;y#365;),粗劣也。成聚,成为聚居村落。成邑,成为城镇。成都,成为都市。可见, 舜乃民心所向也。《南风歌》全诗如下: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吋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其中,熏,通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