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1、 国省干线联六线龙海浮宫至许林头段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监理实施细则》及第二标段设计图纸、参考资料及有关补遗资料;
2、 国颁及交通部颁现行施工技术规范,安全技术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和有关试验规程;
3、 我公司对施工现场踏勘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4、 我公司现有的劳力、机械装备、技术能力以及长期从事公路工程施工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5、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6、 充分考虑现场地形与气候条件,配备劳动力、材料和机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7、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坚持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工辅助的总体指导思想,投入足够的人员、精良的机械设备进场,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系国省干线联六线龙浮宫至许林头段公路工程第二标段,本标段起止桩号为:K8+800~K14+060,线路全长5.26公里。
主线设计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辅道设计速度30km/h),一般路段路基宽度为60m。
路基标准横断面60m=4.5m(人非共板)+1.5m(树池)+7.5m(辅道)+1.5m(绿化带)+12m(机动车道)+6.0m(绿化带)+ 12m(机动车道)+1.5m(绿化带) +7.5m(辅道) 1.5m(树池)+ 4.5m(人非共板)。
分离式路基间隔宽度L≤5.8m:(60+L m)=15m(预留绿化带)+12.0m(机动车道)+(3.0m+Lm+3.0m)(绿化带) +12.0m(机动车道)+15m(预留绿化带)。
分离式路基间隔宽度L>5.8m:(60+Lm)=15m(预留绿化带)+12.0m(机动车道)+3.0m(绿化带)+ Lm(分离式路基间隔宽度) +3.0m(机动车道)+12.0m(机动车道)+15m(预留绿化带)。
本工程主要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碎石工程数量如下表:
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碎石工程数量表
机动车道
辅道
非机动车道
下基层、底基层
基层、底基层
基层、底基层
16cm厚级配碎石
15cm厚水泥稳定碎石(3%)
15cm厚水泥稳定碎石(3%)
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5%)
15cm厚级配碎石
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5%)
15cm厚级配碎石
116458
120803
126004
67327
74421
29849
35222
三、人员、材料、机械投入计划
3.1材料、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DTU95c直板摊铺机、胶胎震动式压路机、三轮压路机机械设备均随施工进度需要陆续进场,机械设备具体型号及数量详见下表《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施工主要设备列表》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施工主要设备列表
1
DTU95c摊铺机
2台
95
自用
2
胶胎震动式压路机
3辆
95
自用
3
三轮压路机
3辆
95
自用
4
ZLM50B型装载机
3辆
95
自用
5
洒水车
2辆
95
自有
6
油车
1辆
95
自用
7
运输卡车
10辆
95
自用
8
GPS-RTK
1台
100
自有
9
水准仪
1台
100
自有
10
交通车
1台
100
自有
11
25吊车
1辆
95
自用
12
16吊车
1辆
95
自用
3.2人员投入计划
负责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主要技术及管理人员见下表:
主要技术及管理人员一览表
姓名
职 务
职 责
备注
何志文
总工程师
技术总负责
王桂玲
安全员
负责施工安全工作
刘守森
材料员
负责材料进场
陈开清
质检工程师
负责各工序的质检工作
蒋加雷
路基工程师
现场技术负责
蒲建景
试验室主任
负责试验工作
刘文彬
测量工程师
负责施工测量放样
陈聪
现场技术员
现场技术交底
王骁
管理人员
现场管理
负责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主要操作人员:技术负责(1人),机械组(8人),工人(15人),后勤组(3人)一共27人。
四、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级配碎石材料要求
4.1、水泥稳定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所选用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集料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要求,石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0%,基层重型击实实验法确定的压实度为98%、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3.5Mpa,底基层重型击实实验法确定的压实度为98%、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3.5Mpa。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集料级配组成
级配
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基层
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0~3
基层所用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4.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工厂企业工匠精神建设“工匠小屋”的实施指导意见.doc
- 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办法及流程.docx
- 工程材料的表面改性教学PPT课件.ppt
- 工程技术资料各卷归档保存内容.docx
-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作业指导书.docx
- 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培训教学PPT课件.ppt
- 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教学PPT课件.ppt
- 工程建设项目QHSE管理培训教学PPT课件.ppt
- 工程文件归档操作手册.docx
- 工程项目安监部经理述职报告教学PPT课件.pptx
- GB 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pdf
- GB 50098-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pdf
- GB 50098-2009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pdf
- GB 50151-92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0年版).pdf
- GB 50156-201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14年版).pdf
- GB 50160-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版).pdf
-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pdf
- GB 50179-2015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英文.pdf
- GB 50193-9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1999年版).pdf
- GB 50193-9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10年版).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