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的表面改性教学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4.4 工程材料的表面改性 一、表面改性的目的 许多破坏往往是从表面开始的,如疲劳裂纹的扩展、腐蚀或磨损造成的表面沟痕引起的应力集中,成为断裂的根源。 ★ 承受较高的应力 ★ 擦伤、刻划甚至犁削等作用 ★ 受到介质的侵蚀作用 零件使用过程中零件表面的损伤: ★ 提高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耐热性; 表面改性的目的: ★ 防止或减轻表面损伤; ★ 提高零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 提高零件的装饰性; ★ 或改变表面的电、磁性能等; 二、表面淬火 原理: 表层快速加热奥化→快冷→马氏体,心部不变。 效果: 表硬内韧(软),表面硬度、耐磨性↑↑。 常用工艺: ★ 感应加热表面淬 ★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 电接触加热淬火 ★ 激光和电子束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 机床导轨电接触加热淬火示意图 三、表面化学热处理 原理: 渗入元素: 基本过程: 渗剂(固、液)分解→(活性原子)表面吸收→(向内)扩散。 ★ 间隙原子C、N、B,渗速快; 主要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优于表面淬火)。 ★ 置换原子Cr、Al、Si等,渗速慢; 主要提高表面的物、化性质。 通过渗入某些元素改变表层成分、改变表层组织。 (1)钢的渗碳 [C] → 表层 工艺: 钢件 渗碳介质 Ac3以上保温 表面含碳0.8~1.2% 渗层达0.5~2mm 淬火 回火 表层组织: 高碳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 零件性能: 表层很高的硬度和强度,心部仍保持低碳钢的高韧性及高塑性。 气体渗碳:充入含碳气体,如丙烷、天然气; 滴入碳氢化合物的有机液体,如煤 油、丙酮等。 常用 方法: 固体渗碳:木炭+碳酸盐,如NaCO3 渗碳温度:900~930℃ 平均渗碳速度:0.15~0.2mm/h 气体渗碳的特点: ★ 使用简单,生产率高,劳动条件好; ★ 渗碳过程易控制,渗碳质量好。 气体渗碳示意图 渗碳的应用:承受冲击且表面耐磨的重要零件, 如重载齿轮、活塞销、凸轮轴等。 (2)渗氮(氮化) [N] → 钢表层 工艺: 氮化加热温度:500~600℃; 表层性能:950~1100HV,耐磨耐蚀。 氮化时间:20~50h; 氮化物层厚度:0.3~0.5 mm。 渗氮特点:温度低、变形很小; 工艺复杂、周期长成本高。 渗氮的应用:要求高耐磨性、高精度零件; 要求抗热、抗蚀耐磨件. (3)碳氮共渗和氮碳共渗 [C]与[N] →表层 碳氮共渗:830~850℃ 1~3h,以渗碳为主,需 要淬、回火,耐磨性优于渗碳。 氮碳共渗:500~570℃ 数h,可不再热处理,抗 咬合、擦伤,抗疲劳; 如发动机气缸、精密丝杠、阀杆等。 多用于模具、量具及耐磨零件(汽车齿轮、曲轴等)。 * * * * * * * * * * * * * * * *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