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声乐教学.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昨天晚上遇到一位老师,据说是在童声教学方面有经验。然后听了她一节课,课上的内 容依然是发声训练,然后是歌曲处理,记忆, 表达,表演。要说特殊之处, 也是最可贵 之处, 老师总是会问孩子: “感觉怎么样?累了没有?嗓子疼不疼?”表面上体现着一 个教师对待学生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实际上有更多的内涵蕴含其中。 我发现,这位老师在孩子明显感觉到困乏的时候,无论这个单元是否完成,都 会马上打断,换用欢快的练声曲或节奏训练;在学生表示有些劳累时,马上坚持让孩子 马上去喝水,再回来上课,之后完全变换了教学重点。我想,这就是她的高明之处: 声乐老师对孩子的教学要特别小心,不能简单凭经验来判断。 1、孩子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甜的就是甜的,酸的就是酸的。孩子们只能明白这 点,至于葡萄味、 水蜜桃味、 西瓜味 ,,10 岁以下的孩子是没有区分的能力的。 这说明 生长发育还未成熟的孩子身上, 神经系统并不完善。 声乐又是一个特别依赖自我感受和 自我调节的艺术种类, 如果他们感觉到累了, 疼了 ,, 估计, 绝大多数情况是出问题了。 2、孩子们的发声系统全不一样。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家庭氛围,不同的遗传基因, 都导致了孩子们发声系统的明显区别。有的孩子声带发育快, 有的肌肉发育快,有的孩 子天生语言能力超群, 有的孩子天生脸皮厚得要命,没有不敢唱的。 成人的发声系统要 坚强许多, 而且气息、基音、 共鸣三大系统都发育好了,训练方法大同小异。但是孩子 们万一养成什么不好的习惯,可是要带一辈子的。 声乐老师对孩子的教学必须以充分了解孩子的一切作为前提。 1、要了解孩子的生理特征!必须与孩子的医生和家长取得联系,对孩子的身体状况要 有十分清晰的理解。尤其是声带检查,特别重要。稚嫩的声带到底能承受什么程度的训 练,教师你要比孩子自己了解更多。 2、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包括心理年龄,自我约束能力,集中注意力能力,思考能 力,幻想思维,联想思维等等。 如果说一个声乐教师只知道自己学生学习的程度怎么样, 我认为这老师很失败, 因为在孩子心中, 你是爸爸妈妈级别的,甚至有时比爸爸妈妈级 别都要高很多。 什么时候孩子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一次小撒谎, 你马山就能知道孩 子在想什么,那么你的教学可以说是成功的。别忘了,我们是艺术教师。 3、要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父母婚姻,祖辈照看,家族传统,经济条件等等因素,对 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 如果看上去比较自卑, 这还好点,这属于正常现象,我们通过欢快的歌曲可以调节孩子身心;但是万一这个孩 子偏偏表面乐观调皮, 但是音乐表达却畏首畏尾,不敢表演, 不愿意跟随节奏或引领节 奏,那绝大多数老师都可能将这孩子定位为:差生!大错特错,危险极了! 声乐老师对孩子的教学应该遵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1、从 3岁到 11 岁,是童声最好听的阶段,但是这整个过程也是孩子自己生理发育的飞 速阶段, 要把这个纵向因素考虑到孩子的教学计划中。 甚至每一年都要针对孩子的生长 发育,调整出适当的教学模式来。比如,六七岁的孩子,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着重训 练语言咬字和乐感培养; 但是孩子只要进入八岁或者八岁半, 孩子的声带周围肌肉将有 一次十分突然的发育高峰, 此时能够非常明显分辨出男孩和女孩的声音, 那就应该马上 进行保护式训练。 等这第一次“变声期”平稳度过, 就可以考虑加强气息和共鸣训练了。 2、孩子的大脑发育速度特别快,里边装的东西总显得少,好奇心、多动、没完没了的 问题、疯起来不受控制 ,, 这都是正常的。饥饿的大脑“饥不择食”,有时“狼吞虎 咽”。 千万别低估孩子的学习能力,他们一天记住的东西,够咱们成人死记硬背一个多 礼拜的。 所以教师教的几乎所有知识, 他们都能够记住,只要养成了一个习惯,他们就 会带一辈子。九岁前的孩子偏重于习惯的培养, 九岁以后的孩子偏重于理论的学习。你 是教师,千万别让孩子把你“学”空了! 3、孩子几乎每增加一岁,都将获得一个到两个心理层面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幻想 思维、跳跃思维、连续思维等等。这是上帝的礼物, 也是对教师的挑战。声乐教学尤其 依赖这些孩子的思维能力,但是如何把握、了解和应用这些孩子脑子里的“工具”,便 成为了一个永久的话题。 当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学生“瞬间”长大了, 那说明你在 前些年压根就没注意过这孩子的成长,也没适当锻炼、发展和利用过孩子的这些能力。 如果你是孩子唯一的老师,估计你已经毁掉了他 / 她的前程。 4、情感的培养。 客观的讲,同龄人中,懂音乐要比不懂音乐显得更有活力,更有思想, 更有情感的表达和控制能力。 一个孩子在音乐的海洋中尽兴遨游着, 但是尽情和尽兴却 是两个概念, 你作为教师真的让孩子得到音乐的精髓了吗?你是不是依然在用教 4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