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讨论教学质量的思考.doc

中学历史课堂讨论教学质量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历史课堂讨论教学质量的思考 刘立新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新课程试行几年来,引导学生进行调杳、思考、讨论的探究性学习己经为广大教师广泛 接受。-些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安排了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比 较深入的讨论。如:“真的是李鸿章卖的国吗?”…“鸦片战争可否称为商业战争?”等。但 据笔者所知,不少教师对讨论式的探究性学习,仅停留于设计和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个形式, 只是纽?织学生进行一些表层的、粗浅的讨论。虽然,这比过去教师完全包办的教学有了进步,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教学过程,有了农达自C意见的机会。但是,应当认识到,这样的 讨论,是难以使学生形成围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意识和方法的。笔者以为,出现这种情况 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一些教师对课堂讨论法存在着误解,认为师生问的一问一答就叫“讨 论”,哪怕学生仅仅念书上的答案或鹦鹉学舌,按教师讲过的冋答。这是把谈话法当作讨论 法”。第二,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教师满足于能得出唯一答案的问题讨论,或习惯于 提出问题后,尽可能把学生的讨论引向教师预设的统一结论。下面是一则关于“落后与挨打” 关系的讨论: 教师:弱肉强食是历史发展的普遍现象。下而想让大家來讨论一个问题——落后是否一定 挨打呢? (学生沉默) 学生1:不一定。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1:日本比我们先进,但现在不敢打我们。 学生2:美国佬也不敢打我们。 (笑声) 学生3:我们隋唐时比日本强大,对日本很友好。 教师(对学生3):很好!用学过的例子说话,活学活用。请大家再考虑:有落后反击先进的例 子吗? 学生4:越南战争中,越南人民反击美国的侵略。 学生2: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 教师:能举更典型的例子吗? (学生沉默) 教师:联系抗日战争想想。 学生5:百团大战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教师:对!那么,历史上曾有落后打先进的吗? 学生4: “萨达姆打…” 教师(打断学生):什么? 学生4(-时语塞)...?…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教师:很好! 在这个实例中,教师提出了几个论题,要求学生寻求史证。--般情况下,学生所举实 例是否与相关论题逻辑上一致,教师会作出即时评判。但在此例中,学生的多数发言被搁置 —?旁,学生对所举实例是否恰当不得耍领,教师仅对那些自L1想到或希望的答案给于肯定, 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教师提出讨论的瑕终冃的,仅仅是希望从学生嘴里套出教师自C头 脑中己有的答案。目前很多历史课的“讨论”就止步于这种简单形式。又如: 教师: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告密,维新运动会成功吗? 学生1:袁世凯多少有点军权,若他站在维新派一边,维新运动有希望。 教师(表示怀疑):是吗? 学生1:至少不会失败得这么快。 教师(进-?步表示否定式怀疑):是吗? 学生2:中央和地方顽固派势力太大,慈禧实际上己经在下手,没有袁世凯,荣禄也会很快 参与镇压,维新运动注定要失败。 教师:对!维新势力没有实权,怎么可能成功?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同学发表看法,有两位学生做了冋答,形式上很像是讨论。 但仔细分析起來这种“讨论”在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英一,讨论应该有多种形式的互动, 但这里,学生只是而向教师冋答问题,没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谈不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自 山对话;其二,当一个讨论题可能包含不同观点和看法时,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说出自L1真 止的想法和理曲,不能轻易农明自C的看法。但在现实中,不少中小学教师立足于自L1的观 点,习惯于在学生发言时轻易表态或暗示,有意或无意中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了 “凝固”作用, 扼杀了学生的思维,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在这个实例里,当学生表示有英他可能时, 教师立即表示怀疑,学生意识到教师不太赞同自C的观点,便不再进一步思考,赶紧调整自 C的答案,变得不那么肯定了。教师仍不能接受,进一步表示怀疑。至此,学生己经不可能 再有其他观点和看法了;其三,讨论应该有对各种证据和观点的权衡、评估、比较或争辩, 在这里,没有不同观点共存的空间,没有询问和要求进一步解释和说明。这类师生问答具有 很大的迷惑性,看起来,教师提出了教科书上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学生也在用自L1的语言 冋答。但实质上,则是不断诱导学生猜测并按教师创作的‘剧本”去农演,是变相的以教师 为主体。这与长期以来统逻辑、统一结论的观念相吻合,做起來得心应手。这种情况在目前 屮学丿力史教学中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扭曲和阻碍了讨论式的探究在教学屮的止确实施。还 有,在不少情况下,当教师提出一-个讨论题吋,虽然并没有表明白C的看法,但山于学生知 道社会对这些问题的一般价值观,也熟悉教师通常所持的立场观点,懂得教师希望他们怎样 回答,因此即使述没有进行讨论,大家就己经知道会有一个怎样的“统一结论”了,使讨论 变成了学生如何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