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粤教版选修 2《小石城山记》练习
一、解 下列句中加粗的 。
1、自西山道 径北( ) 2 、土断而 川分( )
3、良久乃 已( ) 4 、 之而上( 攀登)
5、无土壤而生 嘉 美箭( )( )6、类 智者所施 也( )
7、又怪其不 之 中州( ) 8 、而列是 夷狄 ( )
9、更千百年不得一 售其伎( ) 10 、以慰夫 而 辱于此者( )
二、 文言虚 “其” “而”“之”“ ”“是”的意 和用法。
1、其:( 1)其一西出,??其一少北而 ,??( )
( 2)其上 睥睨、梁 之形,其旁出堡 ,有若 焉( )
( 3)其响之激越, 良久乃已( )( 4)其疏数偃仰, 智者所施 也 ( )
( 5)又怪其不 之中州 ( )( 6)神者 不宜如是, 其果无乎? ( )
2、而:( 1)逾黄茅岭而下( ) (2)其一少北而 ( )
( 3)土断而川分( ) ( 4)无土壤而生嘉 美箭( )
( 5)益奇而 ( ) (6)以慰夫 而辱于此者( )
( 7)是故 而无用( ) ( 8)故 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
3、之:( 1) 之无所得( ) (2)其上 睥睨、梁 之形( )
( 3)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 4) 之而上,望甚 ( )
( 5)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 6)又怪其不 之中州( )
( 7)故 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 8)是二者,余未信之( )
4、 :( 1)其上 睥睨、梁 之形( )( 2)又怪其不 之中州( )
( 3)其气之灵,不 人,而独 是物( )
5、是:( 1)及是,愈以 有( ) ( 2)又怪其不 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
( 3)是故 而无用( ) ( 4)神者 不宜如是, 其果无乎?( )
( 5)其气之灵, 不 人, 而独 是物 ( )( 6)是二者, 余未信之 ( )
三、将下列句子翻 成 代 。
1、其上 睥睨、梁 之形 文:
2、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文:
3、其疏数偃仰, 智者所施 也 文:
4、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文:
5、又怪其不 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 而无用 文:
6、神者 不如是, 其果无乎? 文:
7、或曰:“以慰夫 而辱于此者。 ” 文:
8、是二者,余未信之 文:
二、学 与研
1、 文章找出抒 作者感慨的句子,并指出抒 了作者怎 的思想感情。
2、在作者眼中到底有没有“造物者”呢?
1
3、作者笔下的小石城山的形象耐人寻味。作者既是在写山,也是在写自己。试仔细品味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是否有言外之意。
①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 )
②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
三、拓深探究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中国文学史上那些最扣人心弦的文章,就是被贬官之人所作。如果屈原不是被流放,就不会有传世名著《离骚》的问世。同样,如果柳宗元不是被贬到永州,就不会有“永州八记”的问世。你能否再举一例,谈谈你对中国“贬官文化”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0 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 “贬官文化” 。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
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
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于是人品与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例子太多了。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头便想:又是它了。 1046 年,范仲淹倡导变
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要他写一篇游记,他便借楼写湖,凭
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
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即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罢。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 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 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
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
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