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5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中必修四第二单元六篇课文,亦称《前赤壁赋》,因苏轼在黄州时先后写过两篇《赤壁赋》,故以前后区分。《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批注;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有一段精彩台词: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我认为它同样可以用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怒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那么今天就让我来欣赏其中的《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路历程吧!
二、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苏轼的文章如波澜迭出,变化无穷,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表达得新鲜贴切而又明白晓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写作背景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共六年。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
这段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四、简介“赋”的体裁特点
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赋本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汉代以后,赋分别向骈文和散文两个方向发展。前者便出现了骈赋和律赋,注重对偶工整和平仄协调,对押韵也有严格要求;后者便发展为文赋,不讲求骈偶和音律,句式可长可短,押韵也较自由。) 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式出现,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既富韵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前赤壁赋》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之作。
五、预习
1、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 ……(乐 )——→(悲)——→(乐)
2、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
乐: 清风明月、水天一色 ……(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
3、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
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 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
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
4、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哲学的思辩 …… 理性的思辩
六、正音,教读,诵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杜甫诗二首》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doc
-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doc
- 《风雨纵横好题诗》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doc
- 《杜甫诗两首》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doc
- 《风雨纵横好题诗——寄语学理工的青年》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doc
- 《俄罗斯性格》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doc
-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doc
- 《观火》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doc
- 《观火》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doc
-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