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火》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docVIP

《观火》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5 《观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火》选自《春醪集·泪与笑》,是一篇自读课文。题目虽为“观火”,其实写的是“观火”时的感想。文章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火”出发,既引经据典,又谈了自己直观的感想。既写了火的绚丽迷人,也写了火的短暂危险,为火带上了一丝悲壮的色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把握文中典故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课文灵魂如火的内涵,体验作者对火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灵魂如火的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诵读,掌握字音,词义 2、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命像一朵火焰,来去无踪;精神似一朵火焰,飘忽莫定,生活之火壮观,生命之火燃梦,在这样一个日子里,让我们和梁遇春一同《观火》,看小小的火苗里有着怎样的一个大大的世界。 【设计意图】以火导入,理解生命、精神与火的关系,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领悟文章情感。 二、走近作者 梁遇春(1906-1932), 福建 闽侯人,师从叶公超等名师,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1924年进入 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毕业,赴上海 暨南大学任教。1932年夏因染急性 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 语丝》、《 奔流》、《 骆驼草》、《 现代文学》及《 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 春醪集》(1930年)和《 泪与笑》。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在26年人生中撰写多篇著作,被誉为“中国的伊利亚”。 三、基础知识梳理 1、检查预习,正音 槁木(gǎo) 晨曦(xī) 暮霭(ǎi) 惘怅(wǎng chàng) 噩梦(è) 跛子(bǒ ) 虔诚(qián) 狰狞(zhēng níng) 3、查字典,释词语。 (1) 惘怅:一般写作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表达一种内心状态惆怅迷惘。 (2) 槁木;意思是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3)心如死灰: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4)无聊赖:无所寄托。 (5)恣意:放纵;不加限制;任意。 四、理思路,明重点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段:(1)交代写作缘起,表达对火的痴迷。 第二段:(2、3)火可爱而诗意。 第三段:(4)生命、精神如火,呈现五彩。 第四段:(5、6)以“火烧屋”和“抽烟”写爱火之情。 第五段:(7)因火思友。 【设计意图】如今高考重在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段落大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因此本环节旨在教授学生抓住段落主要内容概括段意,理清文章写作思路。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课文研读 1.分析重点 (1)“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瞬息万变的火焰,细听炉里呼呼的声音,心中是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痴痴地望着炉火,说是怀一种惘怅的情绪,固然可以,说是感到了所有的希望全已幻灭,因而反现出恬然自安的心境,亦无不可。”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用“独自”为“我”对火的神思营造了一种氛围。“静静地凝视”“ 痴痴地望着”足见我对火的痴迷,由火而生发的零碎思想一一迸发。 (2)“生命的确是像一朵火焰,来去无踪,无时不是动着,忽然扬焰高飞,忽然销沉将熄,最后烟消火灭,留下一点残灰,这一朵火焰就再也燃不起来了。”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手法将生命比作火焰。抓住火焰“来去无踪,无时不是动着”的特点形象地展现出火焰灵动的特点。概括火焰不同的燃烧状态,写出了火焰“有限”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于热情、飞扬、 具有灵性的生命、生活的热爱之情。句式齐整,读来颇有韵律,表达凝练传神。 2.解决难点 (1)请找出文章中用的比较好的三四个典故,谈谈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典故:Zene跳到火山口死去;妇人梦火花怀孕;普罗米修斯盗火;尼罗王烧城看火。 作用:①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典雅风趣,含蓄有致。②使语言精炼,辞近旨远。③写出了火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火的喜爱之情,对火的精神情有独钟。 (2)在作者看来,“火”是可爱的、诗意的。作者在“火”身上发现了哪些诗意?请结合课文概括分析。 ①它是单身汉的最好伴侣,排遣寂寞孤独。 ②火与你心中古怪的想象携手同舞,给你暗示。 ③火是最易点着轻梦的东西。 ④火是一部无始无终,百读不厌的书。 3. 探究疑点: 作者说“生命如火”“精神如火”旨在表达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klz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