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及预防措施.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及预防措施 一、当前大学生犯罪状况及特点 (一)大学生犯罪状况 大学生犯罪就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在高效学习的大学生,基于自己的主观过错,对事件进行作为或者不作为,而导致违反法律规定,破坏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社会利益等的危害性行为。 大学生群体是青少年群体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犯罪学研究中,对青少年的界定是 14 周岁至 25 周岁。“文革”前五六十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并不突出,仅占 20%-30%,其中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占犯罪人数的 6O%,大学生犯罪上升为 2.5%;从 70 年代后期开始,青少年犯罪呈现逐年上升之势,近几年来占到了刑事犯罪的 80%,大学生犯罪占到了青少年犯罪的 17%,占高校总人数的 1.26%,更为严峻的是,大学生犯罪呈逐年增加趋势: 2001 年比 1999 年增加了 54.5%,2002 年较之 2001 年又增加了 97.1%。 据相关资料透露,目前国内青少年犯罪占整个犯罪人数的 80%左右,且以年平均 2%—3%的速度上升,大学生犯罪在其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1 尤其是 1999 年起高校继续扩大招生 规模,高考录取率持续提升,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到 2007 年底,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 42 万人,毕业生 31 万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 566 万人,在校生 1885 万人,毕业 448 万人。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犯罪人数也持续增多,大学生犯罪日益严重化。 (二)大学生犯罪特点 、数量增长的迅速性。这些可以从上面的现状中以及媒体的持续报道中得出结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犯罪率的上升,而我国的大学生数量因为持续的扩招而增加,庞大的基数下,犯罪率依旧上升,则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了犯罪道路。 、大学生犯罪主体的多样性。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自民办大专院校,而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学历已不再是影响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因素,很多高学历的人正在跨入犯罪的行列。且女性大学生犯罪比率日益剧增,年龄日益 趋现低龄化。通过相关的报道可以发现在犯罪的大学生中,既有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也有来自发达地区,既有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也有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大中城市。政治面貌上,有普通群众、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有平时表现差的,也有很多是学生中的高材生、三好学生、学生干部;此外,初犯、累犯的复杂化,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状况。 、大学生犯罪类型的多样化。根据一定的标准,我们把犯罪分类为:暴力型违法犯罪、财产型违法犯罪、性犯罪、智能型违法犯罪、特殊类型的违法犯罪。大学生犯罪多以暴力型违法犯罪、财产型违法犯罪、性犯罪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大学生犯罪开始向多样 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性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比如大学生卢某就利用“黑客”软件,盗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不仅自己使用,而且还向好友传播,给该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达几万余元;还有某些博士硕士利用所学科学知识研制冰毒,从事毒品交易活动等等。 二、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及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点。 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实施完成的,因此,探讨大学生犯罪就有必要分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点。当前,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点主要有: 、强烈的自卑心理。自卑指自我评价偏低。自卑除了可以消磨一个人的雄心,还会使人自暴自弃、悲观绝望。因而产生消极、不自信、抑郁等失落情绪。当前,一些大学生自卑情绪严重,有的对自己身体素质或自己的社会条件、自身能力不满意而产生自卑。大学生的自卑 心理会导致其人格的缺陷,严重者会走上极端,抑或愤世嫉俗,消极度日,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强烈的享乐欲望。某些大学生因为抵制不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假如没有及时的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教育, 极容易产生心理趋同的倾向。很多大学生都存有盲目攀比的心理和现象,对于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自然有优势去高消费,但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而又有这种心理的人,一般情况下,家庭是不能满足其极富虚荣心的消费的。在这种“需要”的影响下,便产生盗窃以及其他的犯罪动机。有很多女大学生为了这种极其低俗的享乐,从事卖淫和盗窃,并且这两种犯罪占到了女生犯罪的很大比率。 、长期形成的冷漠心理。冷漠是一种比较消极的心理,主要变现为对人对事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有敌对情绪,这种人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的和别人交流思想感情,感情一般也不会外泄,对一般的事无动于衷,缺乏同情心。形成这种心理的人通常受过极大的伤害,如欺骗、受人漠视甚至歧视等。大学生有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国家、社会的命运漠不关心,对自己的命运采取回避的方式,这是对生活环境的自我逃避

文档评论(0)

135****23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