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的研究活动过程,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努力为他们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各种实验研究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激发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作出判断,并能通过文字图表等方式描述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现象。
2.知道固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轻重无关,跟形状有关。
3.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点:明确研究步骤,并根据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做出合理判断和设想。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塑料桶2个、水槽1个、苹果片1片、土豆片1片、短蜡烛1段、大石块1块、大橡胶塞1个、整个苹果1个、整个土豆1个、长蜡烛1段、小石块1块、小橡胶塞1个、一杯茶水、塑料瓶,沙,盐。
2.学生准备:塑料桶6个、水槽8个、苹果片8片、土豆片8片、短蜡烛8段、大石块8块、大橡胶塞8个、整个苹果8个、整个土豆8个、长蜡烛8段、小石块8块、小橡胶8
个、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不喜欢上科学课?学生回答后,问:那同学们为什么喜欢上科学课呢?指名让学生回答后,总结:科学课上我们可以做实验,做实验很好玩,在“玩”中就能学到科学知识,那今天我们要做什么实验呢?
导入新课。
二、新授
【点出主题】
1.在老师把实验材料一一介绍给学生的同时,请离塑料桶最近的同学一样一样地把实验材料拿出来摆好。
2.问学生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固体)再问:如果把这些固体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指名让学生回答。
3.将学生回答简明写在黑板上。总结:同学们说出了很多现象,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这节课主要来认识一下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板书:固体的浮和沉)
【做出预测】
1.让学生猜想一下哪些固体在水中沉?哪些在水中浮?哪些可能沉或浮?指名让学生回答。
2.再为学生介绍第二桶实验材料,每介绍一种都问学生它在水中是沉是浮?
3.下发实验记录表,向学生说明“沉在水底”用“↓”表示,“浮在水面”用“↑”表示,然后,让各小组把预测猜想记录下来。(师巡视)
【实验探究】
1.先问学生实验要怎么做?生回答后,总结:把固体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这样效果明显),要轻轻地放以防水溅出、观察一个记录一项。
2.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3.实验结束,让学生说一下哪些猜测的跟实验得出的结论不一样,然后让学生根据猜想和实验现象、结论提出能发现什么问题,点名让学生回答后,总结:固体的沉和浮与固体的大小、轻重没有关系。
4.师做实验,生观察:把一截空易拉罐放入水槽中,易拉罐浮在水面;拿出来把它攥成团再放入水中,易拉罐沉在水底。小组讨论这说明什么问题?点名回答后,总结:固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轻重无关,却与固体的形状有关。
三、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溶解情况
1、将沙和盐分别放入水中,搅拌
2、学生观察。它的盐到哪里哪去了吗?棉花又为什么变重了呢?
3、学生汇报,盐到哪里去了?
总结:盐溶解到水里了。
4、说一说哪些固体能溶解在水里,哪些不能溶解在水里?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收获?
2、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研究得很认真,既认识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又了解了溶解现象,关于固体还许多有趣的现象,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探索,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3.结晶分离。
五、课后作业
回家或者询问家长、或者查阅图书、网络,了解一下固体的沉浮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整理器材器材原来是怎样放的,就让学生整理成什么样。
板书设计:把固体放到水里
固体的浮和沉
浮在水面 沉在水底
溶解 分离
《把固体放到水里》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对固体在水中有的下沉,有的上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有了大量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其往往会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例如:会认为轻的物体会浮、重的物体会沉,能够描述固体的沉浮现象,但不能够正确描述出溶解现象,能在生活中找到固体与水混合的例子,但不能意识到固体与水混合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对把固体与水分离的现象,学生很少注意到,特别是蒸发分离,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做结晶分离实验学生会感兴趣但是不能自觉地深究其中的科学道理。
因此,在这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一方面让学生继续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实验研究,加深记录证据对科学解释的意义,从而开始重视实验的记录。
所以本课非常值得学生研究。通过实验前猜测与实验后的结果对比,引发学生原有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索,经过对实验结果的思索,老师的引导正确认识固体的沉浮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英语_Unit 1 Do you want some ric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Unit 1 Do you want some rice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英语_Unit 1 Shes reading a book.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Unit 1 Shes reading a book.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英语_Unit 1 There is a horse in this photo.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Unit 1 There is a horse in this photo.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英语_Unit 1 Were going to visit Hainan.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Unit 1 Were going to visit Hainan.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英语_Unit 1 What are they doing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Unit 2 There are twelve boys on the bik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科学_《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英语_Unit 1 Are you going to run on sports day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山科版三年级下册Unit2 Clothes Lesson1 I have a new sweater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山科版三年级下册Unit2 Clothes Lesson1 I have a new sweater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道德与法治_1.《熟悉的学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道德与法治_1.《熟悉的学校》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道德与法治_2.《在学校工作的人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道德与法治_2.《在学校工作的人们》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道德与法治_3.《大家都是好朋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道德与法治_3.《学校周围探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