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以图片的形式突破北方民族融合的难点, 展示北方民族融合的现象的图片, 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增强学生的历史理解。
以史料实证、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这个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水平。
二 .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三个部分分别是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第一部分主要体现前秦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导致淝水之战失败, 前秦灭亡。第二部分主要体现北魏孝文帝通过汉化改革, 促动了北魏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 第三部分通过前两部分对比,看出当时北方地区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三.教学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目标:
通过课标分析和教材内容分析,结合历史核心素养,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难点:理解北方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趋势
四 .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第一学期学习历史, 对历史比较好奇, 较喜欢阅读历史故事。 本校
采取合作讨论的方式实行教学, 所以本课采用漫画、 图片等直观性方法与史料分
析等史论结合方式实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漫画
学生:从漫画中初步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
设计意图:以漫画的形式导入新课,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此漫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突出教学的重点。
(二)新课讲授
第一环节:淝水之战
步骤 1:淝水之战战败分析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联系教师给出的史料,分析,为什么前秦 87 万大军败给东晋?
展示材料 1:北朝整个胡族不及汉人多, 统治者胡人又不及被统治者胡人多,以此极少数人统治极绝大部分不同种族的民族, 问题遂至无穷。 石勒“号胡羯为国人”,这种人为的区分国人和非国人的办法,造成了国人与非国人的矛盾,后果很严重。石虎时期大兴劳役和兵役, 巨大的灾难都落到了非国人的汉人和胡人身上。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学生:合作谈论,探讨前秦失败原因。
(参考答案:前秦内部民族问题突出,造成军队不团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前秦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处理好民族问题。
步骤 2:北方政权演变
教师:用 ppt 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北方政权的演变。
前秦
淝水之战
分裂
439 年
北魏
东晋
东晋
东晋
北魏统一北方
设计意图: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北方政权经过淝水之战和北魏统一北方后的变化,更加直观形象,也利于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在具体的时空中考察。
第二环节:北魏孝文帝改革
步骤 3:理解北魏鲜卑起源
教师:展示课本两个图, 内蒙古嘎仙洞遗址和嘎仙洞刻石拓片。 介绍嘎仙洞拓片,这片刻石记载了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此祭祖。 同时,《魏书》记载了北魏祖先居住在“石室”旧墟。所以,嘎仙洞拓片与文献记载相符合,嘎仙洞拓片能证明这个带是拓跋鲜卑的发源地。
学生:听教师讲解,初步理解史料实证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同学了解史料实证的方法, 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历史事件。
步骤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迫切性
教师追问:当时的鲜卑族的经济文化如何?鲜卑族巩固政权面临哪些问题?
展示材料:在经济方面,农业经济恢复迟缓,灾荒频仍,农民持续逃亡;在阶级和民族关系方面, 各族人民联合起义持续发生, 起义斗争的矛头不但指向拖把贵族,且多次与南方汉族地主政权联合;在统治阶级内部汉族地主时有起兵,有的且与各族人民相呼应。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学生:根据教材和材料归纳, 鲜卑拓跋部因为内迁较晚, 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经济是游牧经济,不太稳定。面临着经济困难、人民起义问题,要治理好广大北方比较困难。
师生总结:所以北魏孝文帝迫切需要改革。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 充分了解北魏的经济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了解改革的迫切性。
步骤 5:改革内容之迁都洛阳
利用导学案,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实行探究。
教师:展示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探究为什么迁都洛阳。
材料一:帝曰:今日之行,城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肴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 任城王云传》
材料二: “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
——《魏书 . 成淹转》
学生:实行小组合作,然后展示讨论结果。 (参考答案:迁都的政治目的是
为了汉化和统一中国,经济目的是与漕运相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史料,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探究迁都的目的和意义。
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史料水平,提升史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兵工科技2014-14.pdf
- DL T 5745-2016 电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docx VIP
- 运单填写规范.ppt
- 岗位风险告知卡(挖掘机、装载机司机岗位).docx VIP
-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测试卷(突破训练)word版.docx
- 党团基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思想报告【4篇】.docx VIP
- 文华财经指标公式源码WH6指标公式期货软件指标画线指标公式.doc
- 征地应急预案共5篇.docx VIP
- 精品解析:2024年天津市部分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2022儿科副护士长竞聘职位PPT简医院儿科副护士长岗位竞聘自我介绍PPT课件(带内容).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