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8 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 文 教 案 (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第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3 页 8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8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解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课前准备   1.小黑板数块。2.课文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山河壮丽,有许许多多迷人的胜地,今天我们跟着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到浙江的金华双龙洞去游玩,好吗?   2.介绍叶圣陶;文章选自《小记十篇》。   3.听课文朗读录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的认识与理解词语。   zhch唍gt抧sh乷w乶y俷yu俷   浙江呈现臀部稍微蜿蜒源头   (注意提醒:“浙呈稍”是翘舌音。)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⑴读后适当评议,着重纠正读音。   ⑵出示思考题: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双龙洞?(游览)   ②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③给课文分段。(六段)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用教师口述学生齐答的办法学完这一段。   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作者游览的时间是在(四月十四日);游览地点是(浙江金华北山的双龙洞)。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组词。   臀()稍()蜒()蜿()   臂()梢()蜓()婉()   端()甸()缓()抑()   瑞()句()援()仰()   3.多音字。   系j()x()调di刼()ti俹()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的顺序)   2.作者分别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导入新课。   1.哪几小节是写作者在途中看到的景物。   2.指名计课文2-3节,思考:   ⑴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⑵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3.逐题讲解,讨论:   ⑴提问:①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山花树水)   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山盘曲而上   花多有精神㈠看到这种画面,作者心中的情绪怎样?(兴奋、愉快)   ㈡指导用兴奋的语调读课文,特别要读好第二节最后一句。   水宽窄流连声音水为什么会这样变化?(随着山势)   ⑵小结:在满山树木、花草山石的一片明艳中夹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并不时地发出不同的声响。这幅画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板书:美)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溪流与双龙洞的关系。)   ⑶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途中美丽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接着我们来到双龙洞洞口,看到了洞口以及外洞的情景: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⑴课文哪几句分别写了洞口和外洞的情景?   ⑵洞口与外洞分别有什么特点?   ⑶从哪些词句反映这个特点?   2.逐一思考并讨论:洞口(板书宽)外洞(板书大)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从外洞到内洞的唯一通道是什么?(孔隙)   2.指名读第四段,思考:   ⑴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分层:四层)   ⑵孔隙有什么特点?   3.读后讨论:   ⑴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   第一层发现孔隙第一句   第二层孔隙大小2一4   第三层进出孔隙5   第四层经过感受6一10   ⑵孔隙有什么特点?(窄)课文是怎样写这个特点?   ①“孔隙”指很小的

文档评论(0)

134****78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