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科学化的实践取向.docxVIP

大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科学化的实践取向.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科学化的实践取向 [ 课题项目 ] 本文系 2013 年度河南省科教厅软科学研究项目 “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河南省大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研究”的阶段 性成果。(项目编号: 132400410737)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的社会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近年 来,用人单位看重大学生的实践经验, 往往要求他们具备各种社 会能力,如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 等。然而,他们的实际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距甚远,这就需 要高校对大学生的社会能力进行科学化的培养。 社会能力指一个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他与其他社会成 员之间的交往和协调能力以及他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能力。 美国 心理学家斯蒂芬 ?艾略特将社会能力概化为适应性行为和社会技 能。适应性行为包括独立工作的技能、体格发展、言语发展及学 业能力,社会技能包括与他人交往的行为、与自我有关的行为、 与任务有关的行为、 自我认知能力、 社会认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 力。①据此,高校对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的科学化培养应当遵循科 学的法则和特性, 从学生实际出发, 制订出培养其社会能力的方 鉴于此, 笔者连续两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我校国贸学 院、会计学院和工商学院的 2008和 2009级的实习学生, 就学生 的身心素质、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指标,采用 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样本为 600 人,回收调查问 卷 587 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 575 份,有效回收率为 95.83%。 调查结果如下: 感到工作较为劳累者占 53.2%,不太累者为 34%, 感觉不累者仅为 12.8%;感觉工作压力特别大者占 40%,感觉一 般者占 34.7%,感觉没有压力者占 25.7%;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方 面,感到应付自如者占 35.5%,稍感困难者占 38.5%,有困难者 占 26%;和同事交往时,感到与同事难相处者占 68.8%,感觉一 般者占 21.4%,比较容易相处者仅占 10.1%;在知识运用调查中, 认为学校所学知识对工作直接有用者仅占 10.8%,感到间接有用 者占 55.9%,感觉无用者占 33.3%。 结果显示,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调节能力、表达能力、交 际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指标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这表明他 们服务社会的能力亟待提高。 鉴于此, 我国高等教育应该以学生 为本,在重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本着科学性的原则,探 索并重视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为其融入和服务社会提供原动 力。 二、大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实践取向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能力,使其在自身素质、表达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认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高 校应当从身心素质、口才写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体 系的构建几个方面着手,建立提升大学生社会能力的机制。 (一)构建身心素质训练机制 当今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 是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容易产生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 迫和精神分裂等行为, 严重削弱了他们服务社会的能力。 身心素 质训练旨在贯彻大学体育新课程的理念,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 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为促进学生 身心素质的提升, 应对其进行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和素质拓展训 练。 身体素质训练方案。 (1)引导学生树立健康身体的理念, 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高校应向学生广泛传播健康身体的思 想,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逐步实现由被动参与到主 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转变,切实提高其体质及健康水平。( 2)将 身体健康的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紧密结合。 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 体育课时的规定,常年开设体育课,将出勤率与学分挂钩,切实 做到每人必选一个体育项目。( 3)因校制宜地开展体育竞赛, 培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器材,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身体锻炼氛围, 以此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与拼搏精神。 在举行体育活动时, 应以 校体育社团以及各班级为主办单位, 积极筹划各种体育项目, 要 求人人有项目、 班班有活动, 并通过综合考评与体育锻炼挂钩的 方式,达到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心理素质训练方案。(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 体系。为了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心理卫生教 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根据 各章节的不同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 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内 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分专 题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授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2)心 理健康课程课内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应加强学生的心理辅 导、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学习及技术和方法训练,如自

文档评论(0)

dajiefude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