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 15 记叙文阅读( C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6 分)
改变命运的一分
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 门被推开了一条缝, 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 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 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查分数吧 ?你 59 分,全班就你不及格。 ”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 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老师,能不能,能不能 ”把“能不能” 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 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 “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
“加分 ?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 “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可我妈 她会用竹鞭抽我的。 ”男孩带着哭腔, 双手习惯性
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
子成龙的热切, 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 可管教孩子
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 ?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
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女人心。
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 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 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 在恐惧的战栗后面, 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 ! 毕竟,他还是孩子,心还非常嫩。
“你看这样好不好 ?”秦老师灵感一闪, 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还我十分,怎么样 ?”
“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就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
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的“高利贷”, 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
得 98 分的好成绩,被扣去 10 分,还有 88 分。于是学校给他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 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 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 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 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后来,小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了村上第一个大学生。
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故事。
(4 分)
2. 请结合上下文, 揣摩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理。 (4
分)
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
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竞一下子热泪盈眶。
请概括秦老师这一人物形象。 (4 分)
对上文中小男孩母亲的“竹鞭教育”,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23 分)
母亲的鞋架
澜涛
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
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 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
小房
随着职务的提升,不仅工作忙碌,应酬也多了起来,我回家再无
规律。妻子渐渐习惯了, 我每每回家太晚, 她抱怨几句便不再理睬我。
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她的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我带着责备地说她:“娘,不用惦记我。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母亲结巴着说:“娘知道,娘担心你 ”
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
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早亡,我结婚后,母亲便跟着我和妻子同住。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牵挂着我爱着我,却最大限度地给我飞翔的自由。
这一天,夜里回到家门口时, 屋里传来了清脆的钟声——是大厅墙上老式挂钟报时的声音。抬手看看表—— 12 点。“她们应该都睡了吧。”我想着,轻手轻脚地开门关门,脱鞋进房间 第二天吃早
饭时,母亲突然对我说:“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 12 点了
吧?这样不好 ”我一下愣住了, 不知道母亲怎么会这么清楚。 我
边往母亲的碗里夹菜,一边敷衍着:“娘,我知道了。”以后,每次
我回家晚了, 第二天母亲总会大概地说出我回家的时间, 但不再多说
什么。我知道 --- 母亲是在提醒我别回家太晚,提醒我不能对家过于
疏淡。而我心头的疑问也越来越大:我每次晚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