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董其昌 高清绘画欣赏
每日只发布最高的国学美图
宋野岩国画专营 ?微信号:每天发布精品美图 |
最美的公众号国画 | 国学 | 传统文化 | 实时新闻 | 人文情怀 | 视觉盛宴董其昌( 1555-1636 ),明代著名书画家。
字玄宰,号思白、 思翁,别号香光。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谥叫文敏,因称董文敏。万历七年(公元 1589 年)举进士,历任编修,湖广副使、太常寺
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天启六年(公元
1626
年)辞官,以太子太保衔养老于家乡。他的字、画以及书画
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善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其画风笔意安闲温和、清新秀丽。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又以禅宗的南北派比附绘画,称“南北宗”。他是尚南贬北, 抬高文人画的地位, 打击压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其山水作品,用笔柔和,秀媚有余,魄力不足,缺乏气势,且多辗转摹仿,如《峒关蒲雪图》 、《溪山平远图》等,皆为摹古之作。其作品留传至今的有: 《山水》、《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 、《容台集》、《画旨》、《画眼》等。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页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套册页,共八开,每开都有作者行楷题记及署款。乃作于
庚申八九月间的北航舟次,历时二十余天,途中经过江苏省松江、苏州、镇江一带。
《秋兴八景图》为董其昌的精品之作,共八开,所写为作者泛舟吴门、京口途中所见景色。图中峻拔的山头,沉重的石块,深邃的溪谷,弥漫的烟雾,各尽其态。既有草木葱茂、风雨迷蒙的江南丘陵特点,又有沙汀芦荻、远岫横亘的水乡情调, 亦有江天楼阁、彩舟竞发的江上景色。每幅皆构图精巧, 意境高远, 韵味充足。笔墨则集宋元诸家之长,形
成苍秀雅逸的画风。 此处选刊两页供欣赏, 董其昌《高逸图》图轴,纸本,墨笔。纵: 89.5cm ,横: 51.6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明万历四十四年 (1616 年 )三月,董其昌正赋闲居家。由于其子与乡民发生冲突,导致其宅被焚,家资尽丧,
此即著名的“民抄董宦”事件。董其昌被迫避祸他乡,惶惶往来于吴兴、镇江之间。虽然半年后事态逐渐平息,但董似乎心有余悸,仍旧频频四出游历、访友。
此图即为第二年董氏去镇江、太湖间的练湖畔访其旧友蒋道枢,与蒋氏泛舟荆溪时的即兴之作,颇似当年倪瓒弃家隐居太湖时的心境。董其昌此图采用了倪氏典型的笔墨技法,湖滨两岸的浅坡及山丘皆以干笔淡墨施以折带皴,行笔以侧锋为主,笔墨苍逸,极好地表达出倪画中萧散简远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晚年身历劫乱后的苍凉心绪。但作者又非简单地仿古,近岸数株盘屈虬结的古木就充分体现了作者独特
的艺术创造。
《高逸图》以平远两段式章法处理画面,近画坡石松杉,中间溪水宽阔,对岸平滩浅渚,山丘数层,小溪从山丘两边延伸至远方,溪山林木处茅舍数间。全幅用笔较干,又多用折带皴法,故笔墨苍秀,意境深远开阔,表达了董其昌一贯的
风格和情趣。 董氏画树有其独到的见解, 他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 “画树之法,须专以转折为主 如写字之于转笔用力,更不可往而不收 但画一尺树, 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须笔笔转去。此秘诀也。”树过于直,不免枯燥、呆板,有曲折才见变化、生意。观此图之树,确实起到了点醒画面的作
用。近景之树,不仅是连接两岸的桥梁,填补了湖面的大片空白,同时也是作者刻意表现的另一主要物象,它们攲侧的走势以及相互之间纠结牵引的姿态,都使冷寂空阔的景色趋于活跃,表现了董其昌多方面的笔墨技巧。董其昌画山水初学黄公望,中年宗董源、巨然,复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
意。秀润苍郁, 超然出尘。 此图绘平坡杂树, 远处山峦层叠,茂然森秀。 在表现手法上, 用笔秀逸, 皴写适度, 苍然萧古。自题:“烟岚屈曲□交加,新作茆堂窄也佳, 手种松杉皆老大,经年不踏县门街。高逸图赠蒋道枢丈。丁卯三月。董其昌。
道枢载松醪一斛, 与余同泛荆溪, 舟中写此纪兴。 玄宰又题。 ”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 册页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董其昌 《山水图》董其昌《山水图》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绢本,设
色。 纵: 154.4 厘米,横: 64.2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林和靖诗意图》用笔老健和极强的形式感,都显现了画家的艺术特点:师承古代各家,以书入画,柔中有骨力,转折灵便,墨色干润浓淡,层次分明,蕴蓄丰厚,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以平淡天真取胜。此图是董其昌根据北宋诗人林和
靖的诗意而创作的。 林诗为: “山水未深鱼鸟少, 此生还拟重移居。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此图又名《三竺溪流图》。作品构图以深远兼平远法,画面设色以浅绛青绿
为主调,温润淡冶,表现出画家在设色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董其昌此图又名《三竺溪流图》 ,是画家根据北宋著名诗人
林逋的一首绝句诗意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