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120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120 例 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 最大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 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 中风后遗症直接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 严 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笔者自 2008 年以来,采用循经取 穴结合神经干点刺激的治疗方法,加用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2010年笔者共选取了 120例经抢救治 疗,病情稳定,且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 其中男性 81 例,女性 39例,年龄最小者 37岁,最大者 78岁, 病程(从发病到进行针灸治疗的时间)最短 3 天,最长 6 个月; 经脑部CT确认为脑出血21例,脑血栓及脑梗死 99例。所有患 者均符合 1996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 病的诊断标准[ 1]。 1.2入选标准 (1)经头部CT或者MRI确诊为脑缺血或脑 出血;( 2)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或伴有舌强语塞,或伴有口眼 歪斜;( 3)年龄在 80 岁以下;( 4)无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 者;( 5)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 6)能坚持按疗程治疗。 1.3 治疗方法 循经取穴 上肢轮取肩 ?、肩 ?、臂 ?、曲池、手三里、 外关、合谷;下肢轮取环跳、 承扶、风市、 足三里、昆仑、丘墟。 神经干选点 上肢选腋神经点、三角肌点、肌皮神经 点、肱二头肌点、 桡神经点、 旋后肌点、 指伸肌点、 正中神经点、 旋前圆肌点、尺神经点;下肢选坐骨神经点、股二头肌点、臀中 肌点、股神经点、胫神经点、腓总神经点、胫骨后肌点、腓骨长 短肌点等, 肌力下降者取相应点行弱刺激, 肌张力过高者取相应 点行强刺激[ 2]。 随证加减 风痰阻络型加刺丰隆;气虚血瘀型加刺三 阴交、血海;阴虚阳亢型加刺太溪、阴陵泉;肝阳上亢型加刺太 冲;痰热腑实型加刺天枢、口眼歪斜加刺地仓、颊车、阳白、四 白;舌强语塞加刺廉泉、通里。 操作 每次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上下肢各取两个 穴位和两个神经干刺激点,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加 用G91-A型电针仪,脉冲电流,频率 60次/min,电流强度以可 见相应肌肉收缩且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留针 30 min, 6 d 为一疗 程,休息一天后继续下一疗程,四个疗程后评定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治愈: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完全恢复 或基本恢复,或语言障碍、面瘫基本恢复正常,能徒步行走,生 活能够自理,肢体肌力恢复到 4 级以上;显效:肢体运动功能明 显改善,能步行,肢体肌力恢复达 2 级以上;有效:肢体肌力及 其它症状有所改善,肢体肌力恢复达 1 级以上;无效:治疗前后 症状无改善。 结果 本组 120 例,经过平均 4 周的治疗,基本治愈 41 例,占 34%, 显效 55 例,有效 20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 97%。 讨论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 进步,以及脑血管疾病抢救成功率的不断提高, 中风后遗症患者 也不断增多, 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采用针 刺这种传统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 附合社会进步的趋势。 现代医 学认为:脑血管疾病是因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 流阻力增大,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 缺氧而致脑梗塞, 或因脑动脉硬化脑血管弹性降低, 使承压能力 下降,当血压异常搏动时,脑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运用针刺疗法 能改善患者脑血流量, 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电活动, 改善体内神 经介质分泌和酶系统的活性,增强脑代谢,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从而预防中风的发生, 使中风患者向康复发展。 故本病针灸治疗, 选穴以循经选穴和神经干刺激相结合。 循经取四肢穴位, 这些穴 位多为阳经穴位, 祖国医学认为: 中风多为“虚、 痰、瘀”所致, 本虚而标实。年高积损、脏腑功能虚衰,痰湿内生,上蒙清窍, 气血阻滞,脉络闭阻或血不循经,离经之血,蒙闭清窍导致筋脉 失养,肌腠不用形成偏瘫。 《素问 . 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 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据此取阳经穴位,即取调理阳气,以柔 养筋脉之作用,且阳经穴位多气多血,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 以辅助,机体功能逐渐恢复,正合“治痿独取阳明”之意。诸穴 合用,共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蠲化浊痰,开窍启闭之功。由 于针刺的疗效取决于针感, 而神经系统是产生针感的基础, 针感 强的穴位疗效也比较明显, 受此启发,电针直接刺激周围神经干, 产生较强针感, 引发强有力的神经冲动, 可唤起或激活病变脑组 织细胞的潜在功能而直到代偿作用, 促使受损功能得到恢复, 同 时,电刺激神经干所激发的神经冲动, 能使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产 生节律性的收缩,从而使肌肉的活动增强,萎缩减少[ 3]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