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彩绘瓷出现的审美观念嬗变
在我国漫长而璀璨的瓷器发展史中, 对釉色之美的追求在 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占据着审美的主流。 直至元代, 彩绘瓷才引起 人们的关注进而得到发展,从此扭转了釉色瓷独占鳌头的局面, 继而在之后的明代和清代被淬炼的愈发美轮美奂, 达到了巧夺天 工的境地。
一、彩绘瓷的最早出现
其实,彩绘瓷出现的并不晚, 现有出土实物可证明早在三国 至西晋时期釉下彩工艺就已经被发明。 1983 年在江苏南京雨花 台长高村出土的一只“青瓷釉下彩盘口壶”(见图 1)被证实是
东吴末期到西晋初期的作品。此壶高 32.1 厘米,盘口,束颈, 圆鼓腹,平底。瓷胎白中略带灰色,胎上用褐彩绘有图案。壶身 的画面分别位于器盖、 短颈和瓷腹肩部。 器盖上绘的是四组相同 纹饰, 两个人首鸟身的动物在一株仙草上方相对飞舞, 仙草两侧 各有一只怪兽。短颈绘七只异兽,中有两只并列,剩下几只之间 皆有形状相同的半身异兽图案。 瓷腹肩部上塑有四个铺首、 两尊 佛像、两个双首连体鸟,腹部绘两排持节仙人,上排 11 人,下
排 10 人,高低交错排列,空隙处绘有疏密有致、飘然欲动的仙 草和云气。 有专家认为这只盘口壶的装饰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道教 思想,釉下彩所绘即是一幅“魂神升天图”。 “青瓷釉下彩盘口 壶”是我国制瓷工艺和绘画工艺结合的最早证明, 算得上是彩绘 瓷的雏形。
时至北齐,白瓷的烧造技术已基本形成, 由此奠定了彩绘瓷 出现和发展的基础。唐代邢窑白瓷工艺日臻成熟, 竟达到“天下 无贵贱而通用之”的程度,加之当时也正是三彩陶风行的时代, 偶有匠人将三彩陶钻料施画于白瓷, 创造了最早的青花。现有资 料可证实河南巩县出土的唐代青花碎片中所用的钻料就是当时 唐三彩中的蓝彩,而唐代青花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当时人们的重 视,它被迅速湮没在那个以釉色取胜的时代里。至宋代,青白瓷 被发展到极致,彩绘瓷依然止步不前。虽然北宋时浙江也曾用本 地所产钻料烧制过青花瓷,但终究是浅尝辄止罢了。
这些迹象均表明,彩绘瓷的烧造条件早已准备就绪。 在排除 掉技术和工艺方面的阻碍后, 我们只能说,彩绘瓷在一个漫长的 历史时期内没有得到关注和发展, 原因在于其不符合当时的审美 观念。元代以前,我国的社会文化是纯粹的中国文化,封建阶级 下的审美情调与百姓脱节, 秉承自然和超脱的雅致,追求道家和 禅宗的意境。反映到瓷器上,就形成含蓄内敛、自然天成的美态。 这种审美观念在宋代发展到了顶峰, 宋瓷既透露着程朱理学的内 敛,又蕴藏着道家思想的自然天成。 宋代的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 白瓷偶见刻花或印花的装饰,其余窑口均致力于烧造在釉色上追 求变化的素面瓷。开片本是瓷器烧造中出现的缺陷, 可当时的匠 人们却利用这种缺陷使其成为天然的人工不可控制的绝妙装饰, 在哥窑、汝窑和官窑中都大放异彩。 由此可见当时审美观念中对 天然去雕饰的推崇, 这也就是彩绘这种以人为绘制作为装饰的风 格迟迟不得以发展的原因。
二、青花瓷在元代的成熟
彩绘瓷真正出现并开始发展始于元代青花瓷的成功烧制, 元 代以后直至明清,彩绘瓷由釉下青花衍生出各类釉上彩交相辉 映,逐渐成为审美的主流。可见元青花的意义之重大,而青花瓷 在元代成熟并不完全是技术上的演进和完善所带来的结果, 其最 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审美观念受到冲击而发生的变化。
自唐以后, 五代十国和两宋并非称得上统一安定, 公元 1279 年,元军南下攻灭南宋,至此,元王朝结束了从五代到南宋 370 多年政权并立的局面, 中国历史上再一次出现了空前大统一。 与 前代历史不同的是,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掌握核 心政权的大统一, 由此带来了程度最大的一次多民族融合, 这也 意味着一场长久以来形成的本土民族文化与外文化进行的碰撞。
所以,元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青花以它为背景逐渐成 熟不是偶然。元王朝建立后,以蒙古贵族作为统治主体,同时结 合其他民族的上层人物和汉族大地主。 所以, 元代的国内各民族 文化交流和与西方世界的文化交流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地步, 纯 粹的中国文化在这个时期兼收并蓄, 审美观念由雅向俗过渡, 反 映在瓷器上即是开始了由含蓄向华丽的转变。
具体来说,这种审美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异族统治政策和多民族文化交流。 在元代初期, 蒙古族
作为统治者并没有扶植瓷器产业的发展, 实际上,游牧民族的生
活习惯也不适于精致易碎的瓷器, 官窑的萧条正好给了民窑自由 发展的空间。民窑的空前兴盛是瓷器的审美观念由雅到俗的转变 基础,元代的瓷器生产主要由私人手工作坊和家庭手工承担, 这
些民窑生产讲求的是销路竞争, 自然在装饰手段上求新求变、 精 益求精。“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虽有官窑和私窑之分,但官 窑只出产少量质量很高的白瓷, 专供蒙古贵族饮乳食酪和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事件与概率(古典概率、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小题综合解析-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数学分项汇编(全国).pdf VIP
- (2025)小学生诗词大会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VIP
- 临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谱系疾病与抗糖脂抗体相关性研究进展 .pdf VIP
- 2025年钛铁项目建设总纲及方案.docx
- AB-罗克韦尔PowerFlex755变频器操作说明.pdf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含课件.pptx VIP
- 2025诗词大会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小学诗词大会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