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改进.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改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化学(必修)①第 40 页“氯气的生产原理”中“观察与思考 1”的实验内容如下: 按图 2-2 (如图 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 1)接通电源,观察食盐水发生的变化。通电一段时间后, 将小试管套在 a 管上,收集 U 形管左端产生的气体。 2min 后, 提起小试管,并迅速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 开拇指,检验收集到的气体。 ( 2)取一支小试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从 b 管导出的气 体,观察收集到的气体的颜色。 ( 3)关闭电源,打开 U 形管两端的橡皮塞,分别向溶液中 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如果按照课本上的要求进行实验,可能存在如下问题: ( 1 )氢气的检验很难成功。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并和众多 同仁探讨该实验成功的几率, 均感氢气检验的成功率极低, 在实 验时 2 分钟后检验收集到的氢气时, 根本听不到轻“噗”声或爆 鸣声;(( 2)检验电解产物氯气时,氯气扩散会污染空气,引 起师生中毒咳嗽、鼻咽疼痛。 笔者通过研究,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成功。 首先,我们对“氯气的污染”问题进行了两处改进: 其一(改 进一):将实验步骤(3)改为,在开始通电之前就在 U形管两 端滴加1?2滴酚酞溶液,这样不仅现象明显,而且对比 a b两 极溶液是否都变红, 而且可以避免实验后打开橡皮塞时氯气对空 气的污染;其二(改进二):将实验步骤( 2 )进行进一步完善, 把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导管 b 中(如图 2 b 处所示)。这 样,在实验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开始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 纸”变成蓝色,并在 1 ? 2 分钟后又褪成白色。改进后的实验, 不仅可以很好地检验出氯气的产生, 而且, 也可以避免了氯气的 污染。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对 “变蓝的试纸为什么又褪成白 色?”进行探究,为后面“氯气的性质”的教学打下伏笔。 其次,我们对“检验氢气成功率极低”的原因问进行了探 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氢气的爆炸极限为 4%? 74.2%,只要 小试管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4%,在点燃时就很容易产生轻“噗” 声或爆鸣声。 因此,笔者认为, 氢气的检验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 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氢气的速率太小,在 2min 内,小试管收集 到的氢气太少甚至几乎没有收集到氢气。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能力 G=KA(截面积)L (距离),电导 率K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与性质有关,(1)在相同条件下的一 定范围内,离子的浓度愈大,电导率愈大;( 2)离子的迁移速 度愈快,电导率愈大;( 3)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电导率愈 大。当外部条件固定时,对于同一电解质( 2) (3)点是确定 的,电导取决于溶液的浓度。本实验电解的是饱和食盐水,溶液 的浓度一定,则K为定值不可变,因此,我们只能从调节 A和L 的角度对实验进行改进(改进三):①使用内径较大的 U形管, ②采用较粗、较长的电极。这样,可以缩短两电极间的距离,增 大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接触面积, 使导电截面积增大, 从而 大大加快了电解速率,提高了实验成功率,改变了实验效果。 电量Q=lt、电流强度 匸U (电压)R (内电阻),在内电阻 一定时,欲获取较多量的氢气,一可以适当延长电解时间,在开 始通电前就将小试管套在导气管( a 管)上(改进四);二可以 增大电解电压。在实验时采用25V的直流电压,可以获取理想的 效果。 为了能使小试管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氢气, 我们对实验装 置又进行了两处改进:其一(改进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各加 一个橡皮塞(如图2 c处所示),这样可以预先排出 U形管中部 分空气,便于氢气(氯气)的尽快排出;其二(改进六):将导 出氢气的玻璃管( a 管)与乳胶管连接的一端做得很短,用乳胶 管连接U形管具嘴时,直接与具嘴接触(阳极处也应这样连接, 可以尽量避免氯气对乳胶管的腐蚀) ,并将插入小试管部分的导 管进行拉细处理(如图 3 所示), 这样在取下小试管时,可以 避免导管对试管内气体的影响 (否则, 导气管将占据小试管中的 不少空间)。 通过多次试验,我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以下细节: ①要使用口径较小的试管(可以尽快集满氢气),尽量避免 室内空气流动对氢气收集的影响。实验时我们采用了 ①12mmK 70mmJ、试管。②U形管内的饱和食盐水液面不能太高, 而且处理尾气的导气管不能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太深, 否则氯气 不易排出,易引起阳极管内气压变大,使阴极食盐水液面上涨, 溢进导气管使之堵塞,致使氢气不易排出,甚至收集不到氢气。 ③铁夹最好夹在U形管与石墨棒相连一端的中部, 这样可以便于 观察铁棒周围的溶液颜色变化。④避免实验时间过常,否则0H - 离子移动到阳极时电解会产生氧气; 重复实验时,换掉饱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