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21世纪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docx

略论21世纪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 21 世纪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 一、 “绿色建筑”理念的内涵、提出和发展。 在 20 世纪 60 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 ?索勒瑞 (Paola 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 )和建筑学(Architecture) 两个词合 并为“ Arology ” ,首次提出了“生态建筑学”。 70年代一些学 者遵循“保护地球环境、 节约资源、 确保人居环境质量”的基本 原则提出了“绿色建筑”理念。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通过的《 21 世纪议程》中又提出了“可持续建筑”的新理念。 上述三种理念都无一例外地把“注重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 提 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并最低限度的 影响环境”作为最终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发展各自的标准 和评估体系,中国在 2008 年举办奥运会时,根据“绿色奥运、 科技奥运、 人文奥运”理念也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和评估体系。 但 从研究走向来看,都把“超低能耗、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 自然通风”作为绿色建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准条件。 二、关于我国新时期绿色建筑建设方向的探讨 1、加强城市规划、 人居建设项目前期的环境影响报告审批; 人口、建筑物要低密度化、高层建筑布局要分散化。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形成的必然产物, 城市化建设是社 会发展的必然走向。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到 2020 年,我国的全国人口要控制在 14.5 亿,城市化率将达到 53%。一个城市总建筑面积的 50%以上是用来居住的,一个人一 生 2/3 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居住区度过的。由此可见,一个城市、 居住建筑的合理规划、 布局对人类的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在进行项目竣工验收时, 政府部门要严格按照批复文件进行 检查验收,保证绿地面积。坚决杜绝“I期是绿地、II期搞建设” 或者“验收时花岗岩上种草皮, 验收后揭走变街区”等弄虚作假 现象的发生。 2、限制低层高、走廊式新世纪“筒子楼”的建造。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发展, 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形势会日 益严峻。 拆迁改造将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 调查发现 拆迁安置成本已占到地产企业成本的 70%。 设计师们为了适应地产企业建筑造型更美, 建筑面积更多的 需求,又要满足规划条件建筑密度的限制,从而采取降低层高、 内廊式布局等设计手段来满足, 造成我们身边“新世纪筒子楼” 层出不穷。内廊式布局的先天缺陷就是户间干扰大、 通风条件差, 套内不通透; 低层高的设计又大大影响了建筑物室内外空气的对 流和采光。 特别是建筑物背阴面的家庭自入住之日起, 就注定无 法享受到自然的光照, 为满足使用要求使用不得不过多的使用人 工光源和空调系统,而消耗更多的能源。调查还发现,由于户型 布局和结构限制, 一般高层住宅的卫生间大多是没有通风和采光 的暗间,暗卫生间空气中病毒和细菌总数是有通风光照卫生间的 10 倍以上,因为有效地通风和光照可以使卫生间更干燥,以带 走和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特别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空调系统的广泛采用,居室越来越密闭,卫生间的空气随人 类活动被带入其他居室, 形成整体套房污染。 而病毒和细菌依附 在空气中的悬浮物上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浮,停滞在房间大约 2/3 层高的空间,所以当室内净空空间低于 2.6 米时,会对人的 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地危害。 医疗数据显示, 在密闭的居室生活的 人比一般人在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高出 45%。 所以设计师在工作时要多从使用者身心健康角度出发, 充分 考虑建筑的自然通风和光照, 减少低层高、 走廊式新世纪“筒子 楼”的出现, 3、杜绝“短命型”工程的审批建设,严防垃圾工程产生。 近二十年来, 中国成为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 每 年 20 亿平米新建面积消耗了全世界 40%的钢筋和水泥。在我们 创造世界第一的同时, 我们还在创造每年高达 4 亿吨全球最多的 建筑垃圾,这其中有大量的“青壮年”建筑在上演着一场场非正 常死亡。 所以只有引入科学严谨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才是避免因城市 规划短视、工程质量低劣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的根本途径。 4、加大新型低能耗、零能耗建筑的建设。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 耗能源占社会总能耗的 30%,加上使用的钢材和水泥等建材生产 能耗 16.7%,占到总能耗的一半。我国的建筑 95%以上是达不到 节能标准的高耗能建筑。 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的欧美发 达国家高出 2~3 倍。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行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 善,我国建筑能耗比重最终将上升到 35%左右,建筑能耗已经成 为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成为国家重大的战略问题。 “低能耗建筑”并不是消极的抑制消耗, 而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