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衣裳之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衣裳之治” 上古是形成中华文化独立品格的历史时期, 柳诒徵在 《中国 文化史》 中对此阶段的“衣裳之治”有较为详细的阐发: “中夏 之文明,首以冠裳衣服为重,而南北之别,声教之暨,胥于衣裳 觇之。” [1] 中华文化有强烈的“实用理性”,在茹毛饮血、燧 石取火的原始部落的发展基础之上,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四 帝二王”的卓越智慧, 遂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孔孟之学, 并在 汉代达到高峰, 由此开启了儒学成为中国历代社会的正统思想的 先河。对“衣裳之治”这一中华文化独特表征的细部考察, 有助 于我们“滴水观沧海”, 进而对我国古代的政教文化与礼乐文化 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衣裳”是什么呢?汉字是象形文字, 从字形上看, “衣” 字像上衣有领襟的形状。《说文解字 ?衣部》:“衣,依也。上 曰衣,下曰裳。”段玉裁注之曰:“迭韵为训。依也,倚也。衣 者,人所依以蔽体者也。”《释名 ?释衣服》云:“衣,依也, 人所依以避寒暑也。 ”“裳”字在 《说文》中为“常”的异体字, 即“常,下裙也。裳,常或从衣”。因此,裳就是裙。从人类社 会早期的历史来看, 在原始社会, 动物的皮毛是服饰的主要材料。 《韩非子 ?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 织,禽兽之皮足衣也。”纺织技术的发明,麻与布为纺织物原料 而制成的衣裳成为服饰的主流。 因此,衣裳首要的功能是避寒暑, 其次是遮羞, 最后才是表达社会的政教伦理、 礼仪文化及个人的 身份地位。 在华夏文明发展至较为成熟时期, 我国服饰的政教伦理价值 超过了实用价值。 中原的华夏民族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是 到了商周时代才逐步形成的, 并一直延续到晚晴。 古代的衣服主 要包括上衣和下衣:上衣称 “衣”,下衣称“裳”,合称‘衣 裳”。“上衣下裳”把衣裳和自然天象联系起来, 赋予其丰富的 象征意义,隐喻着阴阳、 尊卑、高低相对的观念。 “衣”与“裳” 往往并举,例如,“绿兮衣裳,绿衣黄裳”(《诗 ?邶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 ?齐风》)。从“上衣下裳”这 种服饰形制可以看出我国自古就以含蓄、庄重的服饰风格为美, 孔子的“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儒家的“温柔敦厚”的诗教追 求都是对之不懈的继承与发扬。 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辅以上玄下黄的服饰色彩搭配成为我 国古代服饰制度的基本元素。 古人的基本宇宙观是天圆地方, 天 地上下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属于木、火、金、 水、土五德,各具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因此“青、赤、 黄、白、黑”五种颜色为正色, 作为礼服的颜色象征高贵与典雅。 与宇宙的“天玄地黄”相对应的是服饰的“玄衣黄裳”, 这充分 体现了古人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价值观。 《周易 ?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 坤。”对黄帝“法乾坤垂衣裳”之事, 古今学者有着较为一致的 看法。明代丘浚认为:“作衣裳以披之于身,垂绢为衣,其色玄 而象道;单幅为裳,其色绍而象事,法乾坤以示民,使民知君臣 父子、尊卑贵贱,莫不各安其分也。” [2] 近代的柳诒徵的观点 也有一定代表性,他说:“虞舜欲观古人之象,以五彩彰施于五 色,于是衣裳之文绣,盛于中国五千年。” [3] 因此,“衣裳之 治”成为我国上下五千年政教文化与礼乐文化的独特基因。 在接 着论述上古三代的治世之因时, 特拈出“衣裳之治”。 他接着阐 释:“黄帝、尧、舜之治天下,非能家喻而户说也。以劝善惩恶 之心,寓于寻常日用之事,而天下为之变化焉,则执简驭繁之术 也。[……]衣服之用,有赏有罚。故古代之象刑,即以衣冠衣服 为刑罚。” [4] 在柳诒徵看来,上古三代的盛世根植于中华文化 独有的的优良品质, 而“衣裳之治”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 可以 达到事半功倍的统治效果。 在西周以来的封建宗法社会中, 帝王自称“天子”, 掌握着 祭天地的特权。 到了汉代初期, 董仲舒对此有进一步的阐发: “古 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 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者,非王者孰能 当?” [5] 因此,“天子”作为“君权神授”的合法代言人必然 在服饰上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特质。 我国古代的服饰中帝王服 饰最为详尽繁复, 诸如冕服是帝王的专用服饰, 冕服绣有十二种 图案,包括日、月、星辰等,取意受天命意旨而穿衣之意。为了 限制诸侯与权臣的僭越, 确立帝王独尊的地位, 西周以来就不断 制定较为详尽的宫廷服饰制度。 我国古代服饰的“十二章”之制 是等级严明的尊卑象征, 上可以兼下, 下绝不可僭上。 据《尚书 ? 益稷》记载, 这十二种纹样分别是日、 月、星辰、山、龙、华虫、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相传这十二章纹为舜所创,自西 周以来成为历代帝王的专用纹饰,它也是我国古代王权的标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