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礼起源于祭祀”说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 , 礼仪制度在中国社会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从先秦的历史来看 , 礼制是无所不包的社会生活 的总规范 , 融习俗道德、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准则为一体。关于 礼的起源 , 前人学者已提出很多看法。李衡眉先生在《礼仪起源 于有虞氏说》 一文中介绍了三种主要观点 :礼起源于祭祀说 ;礼仪 起源于原始社会说 ; 礼仪起源于父权制说。顾希佳先生在《礼仪 与中国文化》一文中 ,将礼的起源说法归纳为主要有 4种观点 ; 起于祭祀说 ;起于饮食男女说 ;起于人的欲望与环境矛盾说 ; 礼仪 的多元起源及其他。
对于以上说法中 ,就我个人而言 , 倾向于“礼起于祭祀说” 的观点。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祭祀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活动。 尤其在原始社会占有统 治地位。《礼记、祭统》云: “凡治人之道 ,莫急于礼。礼有五经 , 莫重于祭 , ”正反映了这一点。“祭祀”从字面上解释为祭神鬼 祀祖先,是尊神敬祖的一种原始宗教活动。 在上古时期 ,原始宗教 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对天、上帝的崇拜 ;对自然的崇拜 ; 对祖先的 崇拜。祭祀是对这三者进行模拜的活动 , 也是与它们沟通的一种 方式。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极度低下 , 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 另一方面进入父氏族社会后 , 逐渐形成家长制 , 氏族酋长影响力 越来越大。死后氏族成员认为他是神的使者 , 沟通人与神之间关 系。正因为如此 , 出现了对天地祖先的崇拜。祭祀必有祭祀对象 (天,上帝;鬼神,自然;祖先), 祭祀场所(祭坛), 主祭人(巫师,祭 司)和参加祭祀的人群 ,这自然不必多说 ; 而整个祭祀的过程 ,通 常就被称为祭礼。 祭礼一般包括祭祀的程序规范和奉献供品的规 格, 这在许多记载礼仪规范的典籍中都有详细记载。这里不详以 叙述。
祭祀活动几乎参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因此, 礼仪也应 起源于祭祀活动。 “应当说 , 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 , 礼仪就伴随着人的活动,伴随着原始亲教而产生了。”④历史文 献中也有相关记载。 《荀子 ?礼论》云“礼有三本” , “天地者生 之本” , “先祖者类之本” , “君师者治之本”。 这说明了礼仪制 度正是为了处理人与神 , 人与鬼 , 人与人之间三大关系而制定出 来的。《孟子 ?离娄章向上》也说“仁之实 ,事亲是也 ;义之实 , 从兄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也。”“礼”的制度是用来调 节“仁”与“义”的。 郭沫若说: “大概礼之起起于祀神 ,故其字 后来从示 , 其后扩展而为对人 , 更其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 的各种仪制。这都是时代进展的成果。愈望后走 , 礼制便愈见浩 繁, 这是人文进化的必然趋势 , 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把它呼唤 起来,也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把它叱咤得回去的。”⑤由上观之 ,
礼最早源于氏族时代的祭祀风俗 , 进入阶级社会后 , 祭祀等活动 被统治阶级利用 , 用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 来调节统治阶级与被统 治阶级 , 统治阶级内部和被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 即人与人之间关 系,来达到社会稳定 ,统治稳固的目的。也就是说 ,先是对神 ,天, 上帝,自然,祖先的敬,后来按人的不同身份 ,出现等级差别 ,久而 久之,形成一系列行为规范 , 这就是礼仪。
对于礼起源于祭祀的说法 , 也有人提出异议。其中分歧最大 之处,在于《礼纪 ?礼运》中的一段叙述“夫礼之初 ,始诸饮食 , 其燔黍捭脉 ,?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 ,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及 其死也,升屋而号 ,告曰: “皋一某复 !然后饭腥而苴孰。 故天望而 地藏也 , 体魄则降 ,知气在上。故死者北首 , 生者南乡。皆从其 初。”有学者以“夫礼之初 ,始诸饮食”为据 , 主张礼源于饮食 说。但仔细推敲 , 却有误解之处。 从原文来看 , 这段主要讲述远古 先民如何用食物来祭祀死人的灵魂。 古人认为人死后还有另外一 个世界,人活着时候如何生活 ,死后仍然如此。 由于原始社会食物 来源缺乏 ,食物对人们十分重要。同时人们又对上帝 , 天,鬼神, 祖先神的崇拜 ,希望他们保佑农业丰收 ,身体健康等 , 就用最真贵 的食物祭祀他们 ,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 逐渐形成饮食之礼。《荀子? 礼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大飨尚玄尊 ,俎生鱼 ,先大羹,贵食饮 之本也。飨,尚玄尊而用酒醴 ,先黍稷而饭稻梁 ;祭, 齐大羹而饱庶 羞,贵本而亲用也。……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 以归大一 , 夫是之谓之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认为 尊重饮食的根本叫做礼的形式 , 便于食用叫做合乎常理 , 把两者 结合起来就是充备的礼的制度。 也就是说用仪式将食物献给神祀 这就是礼了。 人们通过食物向神祀表达吉凶哀乐的情感。 《荀子 ?
礼记》记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