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魏晋南北朝史学家的“正统观”
梁任公曾敏锐地指出:“两晋六朝,百学荒秽,而治史者独 胜,在晋尤著。”①《隋书?经籍志》记载:“凡史之所记,八 百一十七部,一万三千二百六十四卷。通记亡书,合八百七十四 部,一万六千五百五十八卷。 ”②而其中大部分完成于魏晋南北 朝时期。由此可知, 在这一时期, 史学发展确实到达了一个高峰。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繁荣的表现与特征、 史学得以繁荣 的原因的研究,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真知灼见③。不过, 这些研究成果却很少对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中的“正统观”进 行专题研究。涉及这个问题的专题研究,只有马小能的《魏晋南 北朝史学正统观念的特点》④。马小能认为:“首先,由于王朝 更迭频仍, 为凸显新朝政权的合法与正统性, 史家在史书修撰时 的断限、起元及具体内容上,都非常注意弥缝与讳饰。其次,面 对魏、蜀、吴三国鼎立政权,由于时代背景的迥异,史家对三国 孰为正统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再次,南北对峙时期,汉族政权 与少数民族政权间的 a 正闰之争,主要通过夷夏之辨的方式进 行,然而随着民族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夷夏色彩逐渐淡薄, 历史文化认同意识越发凸显。”不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各族 的文化认同意识加强的同时,夷夏色彩似乎并未因之趋于淡薄, 反而有浓厚之势。 其实, 文化认同意识与夷夏之辨观念并不是相 互对立存在的, 两者都服务于这一时期各政权之间的“正统”地
位之争。
李渊在《命萧 ?r 等修六代史诏》中说:“伏羲以降,周秦 斯及,两汉继绪, 三国并命, 迄于晋宋, 载笔备焉。 自有晋南徙, 魏乘机运,周隋禅代,历世相仍,梁氏称邦,跨据淮海,齐迁龟 鼎,陈建宗?p,莫不自命正朔,绵历岁祀,各殊徽号,删定礼 仪。”⑤这段话十分清晰地表明,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政权 中,有野心逐鹿中原、 问鼎天下者没有不竭力追求“正统地位”。 这样一来, 那个时期的史学家也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 而 他们的“正统观”则可以通过其史学著作彰显出来。 因此,对魏 晋南北朝史学发展中的“正统观”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将有助于 加深人们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乃至当时的思想文化的认识。 下 面将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略作分析, 以对这 一时期的“正统观”稍作探讨。
一、“晋承汉祚”正统观 哪一个政权能承天受命, 接替汉朝成为正统?这一个问题不 仅困扰了那个时期的各个政权, 也困扰着当时的史学家。 关于魏 晋时期的正统体系,当时有两种观点。一是以陈寿及其著作《三 国志》为代表的“汉一魏一晋”正统体系, 一是以习凿齿及其著
作《汉晋春秋》为代表的“汉一蜀一晋”正统体系。
从《三国志》来看,陈寿为曹魏的皇帝立纪,却只为与魏鼎 足而立的蜀汉政权及孙吴政权的君主立传, 这本身就已表明, 在 陈寿眼中, 正统的更替顺序应该是“汉―魏”。 何况在《三国志》 中,陈寿提及曹魏君主、蜀汉君主、孙吴君主时,其称呼的尊卑 程度亦明显不同。有学者为陈寿辩解道:“陈寿写《三国志》时 已入晋为官, 而晋是承袭曹魏统一全国的, 因而既不触犯晋代魏 而立这一政治现实,又不任意贬低蜀、吴两国的历史地位,实非 易事。陈寿煞费苦心,采用三国历史并叙的方法,只不过在形式 上做了文章。如只为曹魏几代皇帝立‘纪,而蜀、吴皇帝则称 ‘主立‘传,但记事方法基本相同; 而且书名统署《三国志》, 以示三国地位相当。”⑥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也有此看法,称
“此陈寿仕于晋,不得不尊晋也。”⑦然而,这类解释似乎忽视 了两个重要的方面。 其一,中国传统社会的“名分”观念根深蒂 固,儒家学说特别强调“正名”, 当时林立的大部分政权也在不 遗余力地追逐“正统”地位。 在此社会文化背景下, 陈寿却仍然 决定把标志“正统”地位的“纪”给予曹魏, 把标志“臣子”身 份的“传”给予蜀、吴。其二,刘蜀自立国到灭亡,就以继承汉 祚自居而未称“蜀”, “蜀”是陈寿强加给刘蜀政权的。 这两点 合在一起表明, 在陈寿眼中, 继承汉祚的只能是曹魏而不是刘备 所建的自称“汉”的偏安政权。至于《三国志》中陈寿“尊曹抑 刘”的其他表现,马小能在《魏晋南北朝史学正统观念的特点》 一文中有详细论述⑧,故不赘述。
据《晋书 ?习凿齿传》记载,习凿齿所撰《汉晋春秋》的正 统体系是“汉一蜀一晋”⑨。有人责问他说“魏武帝功盖中夏, 文帝受禅于汉,而吾子谓汉终有晋,岂实理乎?且魏之见废,晋 道亦病,晋之臣子宁可以同此言哉!”习理直气壮回答道:“自 汉末鼎沸五六十年,吴魏犯顺而强,蜀人杖正而弱,三家不能相 一,万姓旷而无主。夫有定天下之大功,为天下之所推,孰如见 推于?人,受尊于微弱?配天而为帝,方驾于三代,岂比 ?a 首于 曹氏,侧足于不正?即情而恒实, 取之而无惭, 何与诡事而托伪, 开乱于将来者乎?是故故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州联控LNC820 860用户手册.pdf
- 汽修厂空气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docx VIP
- 汽车底盘异响故障诊断方法.pptx VIP
- 成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pptx
-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20以内加减法 (1).doc VIP
- 卫星遥感数据的云及云阴影检测-孙林老师.pdf VIP
-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培训.ppt VIP
- 22MR601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pdf VIP
- 2025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二单元测试卷-西师大版(含答案) .pdf VIP
- 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讲义) .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