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述宋代刻帖的种类
刻帖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广为流传的一种形式 , 它对书法艺 术的传播、扩大书法艺术的影响 , 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尤其是 宋代刻帖 ,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代刻帖 , 是 历史上保留魏晋六朝以及唐宋书迹最重要的资料宝库 , 不仅对宋 代书法产生重要影响 , 而且对后人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刻帖盛行 起于宋,历经元、明 , 直至清乾、嘉时 ,一直久盛不衰。刻帖这种 形式虽然不是在宋代才出现的 ,但作为书学范本广泛传播 , 确是 自北宋兴起 , 宋代刻帖在普及书法教育、保存前人书迹等方面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刻帖大兴 ,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古代书迹 , 也反映出宋朝 社会对于书法艺术的自觉追求。宋代刻帖盛行 , 有几十种之多。 下面我们择要介绍一些著名的刻帖。
1 丛帖
历代丛帖
《淳化阁帖》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 帖。宋淳化三年 (992 年), 北宋第二个皇帝太宗赵炅 , 命翰林侍书 王著编刻 , 共十卷。前五卷收历代君臣的作品 , 后五卷专收二王法 书。全帖有 420件作品,共 2287行。据说这部帖刻于枣木板上 , 刻成后朝廷专建“秘阁”庋藏帖板 , 故名《淳化秘阁法帖》 , 简称 《淳化阁帖》 、《阁帖》。元赵孟 《松雪斋文集 ?阁帖跋》曰:“宋 太宗淳化中 ,诏翰林侍书王著 ,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 ,厘为十卷 , 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 , 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 乃止不赐 ,故世尤贵之。 ”宋代记录 ,初拓用“澄心堂纸”、 “李 廷墨”,未见此种拓本流传。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誉 , 即使在北 宋当代 , 也属难得之物。民间尊之为“祖帖” ,纷纷辗转翻刻 , 广 为流布 , 形成了宋、元、明、清“帖学”书派大盛的局面 ,对后世 影响深远。可惜的是 ,宋仁宗庆历年间 ,宫中意外失火 , 拓印《淳 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 , 因而初期的拓本就显得异常 珍贵,被视为宝物 , 价值连城。
《潭帖》十卷,宋庆历五年刘沆(995 —1060年)于庆历年 间出知潭州 ( 今湖南长沙 ) 时 , 命慧照大师希白摹刻、历时四年而 成的《淳化阁帖》翻刻本 , 共十卷。与《阁帖》不同 , 《潭帖》刻 于石,又增刻王羲之《寒霜》、《十七日》二帖及晋代王 ?骱吞拼? 颜真卿诸帖。因潭州古称长沙 , 因而《潭帖》又称《长沙帖》。 苏轼称赞《潭帖》胜过王著摹刻的《阁帖》 , 足见此帖的摹刻水 平之高。
《绛帖》此帖共二十卷,宋皇?、嘉?v间潘师旦摹刻。 它翻刻《阁帖》中大部分帖文 , 并作了若干增删 , 且卷目次第也有 所改动。此帖增补了宋太宗、吴越王钱 ?口以及张旭、怀素、高 闲和李建中的书迹。《绛帖》历来受到书法家、金石家的青睐 , 朱彝尊《曝书唐全集》云 : “获睹宋《绛帖》二册 , 光彩焕发 , 令 人动魄惊心。过眼烟云 , 至今扰我也。”
《大观帖》十卷 , 宋大观三年徽宗命龙大渊等人在《淳化 阁帖》的基础上更定编次重刻而成 , 是《淳化阁帖》后质量最高 的一部刻帖。因帖石在太清楼下 , 又名《太清楼帖》。
《汝帖》十二卷,宋大观三年(1109年)敷阳人王?u任汝 州郡守时摹刻 ,故名《汝帖》 , 共 12卷, 计 109帖。卷一为三代金 石文字;卷二为秦汉、三国书 ;卷三为晋、南朝帝王书 ; 卷四为魏 晋人书;卷五为晋人书 ; 卷六为二王书 ;卷七为南朝人书 ;卷八为 北朝、晋人书 ; 卷九为唐代帝王书 ; 卷十至卷十一为唐人书 , 卷十 二为唐、五代书。王世贞以此帖谬误甚多而将其列为《阁帖》系 统中最下品。
《群玉堂帖》十卷,宋淳?v间宰相韩?腚谐黾也啬?迹,幕 客向若水摹刻。原名《阅古堂帖》 ,1207 年韩氏籍没 ,石归宋内 府, 遂易今名。 此刻帖共十卷。 首卷全刊南渡以后帝后御书 , 二卷 则晋隋名贤帖 , 三则唐名贤帖 , 四则怀素《千文》 , 五、六暨九卷 , 悉本朝名贤帖 , 七卷全刊山谷书 , 八卷全刊米元章书 , 末卷则蔡忠 惠、石曼卿帖。此帖摹拓俱精 , 米帖尤著 , 为宋刻帖之佳者。
《临江帖》,此帖为元?v七年(1092年)刘次庄刻于临江 军( 今江西清江 ), 故名。《临江帖》是刘氏获吕和卿《淳化阁帖》 藏本所翻刻 , 并加以楷书释文镌刻其上。
《博古堂帖》 , 此贴又名《越州石氏博古堂帖》 , 石邦哲 辑刻于绍兴初年 (1130 年), 仅一卷。计汉至唐人书 27种,今存二 王及欧、虞、褚、柳等小楷帖 11 种。后世《停云馆帖》第一卷
晋唐小楷部分多据此帖摹刻
《淳熙秘阁法帖》,此帖共4卷,赵?s奉?缺?,淳熙十二 年(1185 年) 摹勒, 为宋室南渡后所得晋、 唐墨迹刻本。 卷一为钟、 王书,卷二为钟、王书及褚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