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皇权与礼制:以明代服制的兴衰为中心
中国历史上的皇权观念一直为学界所关注, 有的学者甚至将 这种观念的外延――帝王文化看做是与儒、 释、道并立的中国第 四大传统文化 [1] 。本文欲探究的是这种观念的主观方面,即皇 权意识与围绕这种意识而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礼仪制度 之间的和谐与矛盾。 为达此目的, 笔者截取了中国帝制社会全部 礼仪制度中的一个有限片断――明代服制进行考察, 以期收到见 微知著的效果。
一、儒家礼制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帝王观念在政治理论层面表现为君主专制主义。 学界在这方 面的研究已经蔚为大观,远者如黄宗羲,近者如萧公权、刘泽华 等著名学者都有独到的分析①。 萧公权将秦代专制主义总结为四 点:一曰尊君; 二曰集权; 三曰禁私学; 四曰行督责 [2] (265) 为满足秦二世的“肆志广欲”, 李斯建议将法家专制主义推向极 致,其结果则是秦朝的二世而亡。
继秦而起的汉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的教训, 将儒家的治世之道 糅合到法家的帝王思想中,使中国的专制主义开始走向法儒结 合。在表现形式上, 就是用儒家的礼来规范上至帝王下及庶人的 言行乃至思想。对于“礼”的定义,学界历来存有争议 [2]
(P183)。瞿同祖反对在英译中将“礼”译作仪式、典礼等,认 为礼在广义上代表着制度规范, 是对从政府体系到社会生活各个
层面复杂关系的规划[3] (P230-231 )。刘泽华对礼的价值、本
质和起源进行了系统考察, 并指出,礼的最本质的特性是明等级
(P132)。受当时学术氛围的影响,刘泽华的这篇初刊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文章关注较多的是礼的消极方面,而对于礼的积 极意义则鲜有提及。
那么,礼的积极意义何在呢?首先,礼是对法家走向极端 的君主专制思想的中和与制约。 如上所述,法家在秦代所确立的 君主专制是要“畜天下”以满足帝王一人的“肆志广欲”。 而儒 家则是要求君、臣、父、子,各安其分。换句话说,即使帝王行 为,也要受一定礼仪的制约。 《左传》清晰记载,针对桓公接受 政变后的宋国贿赂的郜大鼎, 并将之纳入大庙之事,臧哀伯作了 一番评论,足以显示礼仪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臧哀伯谏曰: “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 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衮、冕、黻、?E、带、裳、幅、舄、衡、?,昭其度也。藻、率、?、?、?Q 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 昭其物也。 ?、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 ?缙欤 ?昭其明也。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 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其赂器于大庙, 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卷 2,桓公二年)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臧哀伯借道德礼 仪来规范君主行为的努力。制定这些烦琐的礼仪规则的目的是为 了警示百官, 遵守纪律, 其前提是君主本人尊重和维护这些礼仪 及其所代表的德政。否则就会丧失礼仪的威信和对百官的约束 力,国家就可能陷于混乱。
其次,礼是帝制时代保持国家与社会相对稳定与和谐的有力 工具。作为文明的标志和区分华夏和夷狄的标准, 礼对于中华文 明数千年延续不绝无疑起了很大作用。 西方史学界高度重视礼仪 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英国剑桥大学东方研究院著名 汉学家周绍明( Joseph P. McDermott )在他主编的《中国国家 与宫廷礼仪》 一书的开篇即指出: “礼仪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 容至少有四千年历史了……对中国国家和宫廷中有组织活动的 影响远甚于其他国家的政体与官僚系统。” [6] ( P1 )儒家思想
的主要内容就是要通过礼仪确立一种体现儒家道德观的社会秩 序。自汉以来的历史证明,这种秩序一旦建立起来,中国社会就 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反之,这种秩序遭到破坏或受到忽 视,社会则会走向混乱。 姑且不论传统礼制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如 何,礼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般认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服饰制度形成于汉代。 《汉书》中生动记载了叔孙通进言刘邦采用仪仗的过程 [7] (卷 43)。叔孙通虽然对汉朝服制的确立贡献颇多,但真正将服制纳 入儒家思想体系的是贾谊。 贾谊向文帝建议: “汉兴至今二十余 年,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 百姓朴素,狱讼衰息。” [7] (卷 22)尽管贾谊恢复礼仪制度的努力因政治斗争而夭折,但
他对中国服饰制度的理论贡献却不容忽视。在其著名的《服疑》 一文中,他明确提出,之所以要规划人们服饰,“是以天下见其 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 [8] ( P48),从而杜绝“庶人屋 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的混乱现象 [7] (卷 48)。这 一观点成为后来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浙江]永康市委统战部编制外工作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VIP
- 教你三步查看老婆微信聊天记录.docx VIP
- 2022年公务员考试内蒙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doc VIP
- 兴澄特钢海洋工程用钢研究与开发现状..ppt VIP
- 运动解剖学课件.pptx VIP
- 2025年气瓶检验员考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大学藏文四级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pdf
- 新解读《GB_T 20970-2015石油天然气工业 井下工具 封隔器和桥塞》最新解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