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三都赋序》真伪考证之思.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皇甫谧《三都赋序》真伪考证之思 作为太康诗坛颇具特色的齐鲁诗人, 左思历来都受到较高的 评价。左思在诗坛上的成就很高, 除此之外, 他的名作 《三都赋》 在当时也名震京都。关于《三都赋》及其序言、注释,无论是历 代古籍诗评还是现代当代学者,论述中都有存疑、论辩、矛盾, 莫衷一是。其中在皇甫谧为左思写《三都赋序》是否真实性的问 题上,同样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由此也能从研究中引申出更多更 新的观点。 一、后世学者的主要考证思路及结论 傅璇琮先生在《左思写作年代质疑一一等辩误》一文中,提 出左思《三都赋》完成于公元 280 年灭吴之前,由此认为皇甫谧 为其作序确有其事。傅先生首先根据《晋书》卷五十一《皇甫谧 传》,考证出皇甫谧的卒年为太康三( 282)年,年六十八。因 此,“谧既为赋作序,则赋之成必在此之前,其理甚明。”进而 进一步用和左思同时代之人的记载来证明其真实性: ①据现今所 知,除了《左思别传》之外,还没有别的文献直接证明是左思伪 作的材料。②西晋当时人认为是皇甫谧作。引用卫权的序可知: “有晋征士、 故太子中庶子安定皇甫谧, 西州之逸士, 耽籍乐道, 高尚其事,览斯文而慷慨,为之都序”(《晋书 ?左思传》)。 ③南朝人的看法同样如此。《三都赋序》收入《文选》(卷四十 五),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都曾记载过。 方永耀也认为皇甫谧作序实有其事。 他是从记载是伪作之刘 孝标注引的《左思别传》入手。“《左思别传》提及左思晚年对 赋作作修订而否认它是他早期的创作。 为了自圆其说,他把皇甫 谧为之作序,刘渊林(逵)为之作注等事一概推翻, 尽管黄 侃先生在《文选评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 7月出版)中 表明《左思别传》所说‘注解皆思自为是可信的,清代何义门 也说它‘未为无据。但我还是认为《左思别传》关于左思在《三 都赋》的序注上弄虚作假之说是不可信的。” 牟世金先生认为皇甫谧的写序存在可疑点。 他由三方面对此 可疑进行考证。①怀疑皇甫谧的文学地位及作序资格。 他认为皇 甫谧诗赋所存无几,并看不出有高明之处,当时在文坛上地位更 高的向秀、孙楚、张华等人,且身在左思所在的洛阳,而不是皇 甫谧所处之新安。②怀疑皇甫谧晚年的身体情况而不能作序。 通 过《晋书 ?皇甫谧传》中记载之皇甫谧自作《笃终》可知,他写 此文时还未制寿( 60 岁)约五十七八岁,由其卒年六十八岁, 推测写本文时为 271或 272年。《笃终》还提到此后十年困顿不 堪,无其他活动。而左思移家京师正是 272 年,按一般说法《三 都赋》写于 280 年左右,于是牟先生认为此诗皇甫谧身体很差已 近临终,左思怎么会真的去找这样的人去写序呢? 徐传武先生则认为皇甫谧为《三都赋》作序其事是可以相信 的。其一,在此篇文章中,徐传武为解决皇甫谧卒年和《晋书 ? 左思传》中记载陆机入洛时间的矛盾冲突问题, 提出了一个崭新 的说法:考证皇甫谧的卒年不是太康三年( 282)年,而应是元 康三年( 293)年。文中徐传武经过对《晋书 ?皇甫谧传》全文特 别是最后“咸宁初”至末一段文字的反复研究, 发现谓谧“太康 三年( 282)年卒”之说是有错讹的。“因为谧若于 282 年卒, ‘咸宁初的以后数次征召, 已在他六十一岁以后了, 及‘司隶 校尉刘毅请为功曹一事时,据刘毅任司隶校尉卒的时间等推 算,皇甫谧应在六十四岁至六十八岁去世之时了, 谧在不到六十 时就因身体太差写了形同遗嘱的《笃终》,六十四岁以后行将就 木之后还要请出来任功曹,实在是不合理的; 《皇甫谧传》在写 完此事之后,又叙述他年近六十时写《笃终》一事,其后乃曰: ‘而竟不仕查其意乃是说写了 《笃终》 以后直到去世再无任何 有关仕宦征召的活动,但若按谧卒于 282 年计,《谧传》此前所 言‘咸宁初之召及刘毅请为功曹诸事都应在六十岁即写《笃 终》之后了,前已言‘并不应,末又曰‘竟不仕,显然非指 相同之事,按谧卒于 282 年计,于文理事理皆不协合, 故我用‘理 校的方法认为谧应卒于‘元康三( 293)年,既然谧不卒于 282 年,此后左思与《三都赋》有关的活动和谧卒年都无抵牾之 处了。”其二,徐传武通过皇甫谧的学生挚虞所做的《文章留别 论》里论证左序与皇甫序有相似性的合理性。“人以类聚,物以 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正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有共同的观 点,所以左思不在洛阳城里找他人写序, 而偏偏跑到新安去求卧 病在床的皇甫谧; 正因为有共同的语言, 皇甫谧才不惜抱病为他 作序。”徐传武先生的一一解疑是依据牟世金先生的疑点来进行 的。 二、研究方法探析 皇甫谧《三都赋序》真实性的考察问题,因为很多资料的缺 失难觅,因而形成从古代一直以来所存有的异说问题。 现今的读 者对于此问题也不能冒然确定,只是随着考证的范围越来越广, 而使这个问题更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